新華網(wǎng)北京10月25日電(記者李寒芳)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65周年紀念日。兩岸知名歷史學者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臺灣光復的重大歷史意義不容抹殺。兩岸應堅持每年舉辦紀念活動,讓兩岸同胞,尤其是年輕人都知道這段歷史,為今天的兩岸關系發(fā)展提供“史鑒”。
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曉波是專事臺灣史研究的知名學者。他在北京接受采訪時說,從1895年馬關割臺到1945年臺灣光復的50年間,臺灣民眾為脫離殖民統(tǒng)治、回歸祖國懷抱進行了前赴后繼的不懈斗爭。祖國大陸的抗日戰(zhàn)場上也有以各種方式前來參與的臺灣同胞,總計約有5萬人之多。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臺灣史研究中心主任張海鵬說,在兩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1945年抗戰(zhàn)勝利,《馬關條約》被廢除,臺灣得以回歸祖國。當時的國民政府在臺灣建立起臺灣行政長官公署,也就是后來的臺灣省政府。這一非常有歷史意義的事件證明,臺灣恢復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馬關割臺根據(jù)梁啟超的說法,是中國覺醒的開始;用我的話來說,是中國民族自救運動的開始!蓖鯐圆ㄕf,臺灣光復是不愿做亡國奴的臺灣人民自求解放的勝利,是中國民族自救運動的勝利,也是全人類反法西斯運動的勝利,這個日子不可以忘記。
針對臺灣一些“獨”派人士篡改、歪曲臺灣光復歷史的言行,兩位學者給予了有力的反擊。張海鵬表示,冷戰(zhàn)開始后,美國發(fā)起的舊金山會議制造所謂“舊金山和約”,提出“日本放棄對臺灣及澎湖列島的一切權利、權利根據(jù)與要求”,模糊日本把臺灣、澎湖列島等地歸還中國的事實,以圖造成所謂“臺灣地位未定論”。陳水扁上臺后也鼓吹這一言論。但事實上,臺灣和澎湖列島是由于甲午戰(zhàn)爭失敗而被迫割讓,日本取得的權利來源是中國,放棄當然也要還于中國。所謂“臺灣地位未定論”是站不住腳的。
王曉波近來參與臺灣地區(qū)新版高中歷史課綱的修訂工作。在工作中,他始終堅持“讓臺灣年輕人樹立正確的中國史觀”,因此遭到一些“臺獨”人士和媒體的攻訐。
說到這里,這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不由得提高了聲調(diào)。他痛心地說:“李登輝、陳水扁當權20年,以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為臺灣精神,從篡改教科書等方面重新推動‘皇民化政策’。臺灣光復難道不是臺灣人的光復嗎?”
王曉波表示,抗戰(zhàn)勝利后,臺灣曾長期舉辦慶祝光復的活動。但近年來在一些不正確的史學觀教育下,臺灣的年輕人幾乎已經(jīng)忘記了臺灣的光復,F(xiàn)在的新版歷史教綱草案雖然增加了中國史的部分,但仍有不足。“我們要著重發(fā)揚臺灣人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把臺灣人反抗日本統(tǒng)治的悲壯故事一代代講下去!
“臺灣光復的紀念活動,我們應該每年都大張旗鼓地辦下去!睆埡yi說,臺灣光復的重大歷史意義不容抹殺。要讓兩岸的老百姓,尤其是年輕人都知道臺灣當年如何回歸祖國懷抱,為今天的兩岸關系發(fā)展提供“史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