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看臺灣:處處彰顯著中華的痕跡

時間:2012-10-22 15:12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臺灣《旺報》刊載來自浙江金華、署名一勺之多的文章,通過講述作者在臺灣基隆、高雄等地的所見所聞所感,通過對基隆鐵路、高雄的夜市、百年老店的描述,展現(xiàn)一個處處彰顯中華痕跡的臺灣特色景致。

  全文摘編如下:

  我在打麻將,“臺灣一點也不好玩”,一個大嗓門嚷了起來,好像邊上一桌有人說:“沒文化的人,去了臺灣也是白去”。

  大嗓門,我認(rèn)識,50多歲,光頭,最近,他天天來打麻將,聽說,他住得很遠(yuǎn),以前,在鄉(xiāng)下,開過印刷廠。又聽說,還不出錢來,倒閉了。

  “在臺灣真是受罪,”剛才,大嗓門的話,沒人搭理,他非要語不驚人,死不休。這下,終于有效果了,“瞎說,都說吃得很好!”,一個癟嘴小老太,大嗓門的牌友,最近,跟他很火熱,把嘴癟了癟,白了大嗓門一眼。

  “我10天不敢抽煙,晚上,回旅館,躲在廁所里,才抽。”大嗓門點起一支煙,狠狠地抽了兩口,算是報復(fù)他在臺灣,受到的不公正對待。

  “你不是誰都不怕,”小老太飛過去一個半白不白的飛眼,大嗓門更來勁了,“你懂啥,讓逮住,罰8000塊呢!”他沒說什么幣,“那里有專門吃這碗飯的!”大嗓門接著怨。“又瞎說。”小老太又飛去一個沒有白眼的白眼,“我要瞎說,你把我的頭,塞到馬桶里去。”

  我決定離開牌桌,耳朵太臟了。

  臺灣真的去了也是白去?

  我暫時向牌桌,告了假,決定去看看那讓人白去的地方。

  守著不大的攤點

  世界上的事,說快還真能快,我一下子就到了臺灣的基隆市。基隆有火車站,我家原來住在火車站邊上,每晚聽著火車的隆隆聲入睡。

  這下,我要坐坐臺灣的火車。

  臺灣的火車票,真小,小到我一直緊捏在手里,怕掉到地上找不到。臺灣的火車站真小,小到像我們高速公路的休息站。臺灣的乘客真少,少到坐不滿我們的一個小學(xué)教室。臺灣的火車也真小,小到像我們的地鐵。

  車上只有一個列車長,沒有列車員。車廂里人很少,本來,我最怕看到火車站那擠死人的場景,在這里,好象是吸氧一樣,頭腦清新多了。

  火車開動了,一種兒童的心態(tài),使我把著車窗看,鐵路兩邊沒破舊的民房,只有綠樹陰陰,沒有骯臟的泥潭和垃圾堆,只有整齊成方形的農(nóng)田,不時,農(nóng)田里有木牌上的招租廣告,字很大“請來當(dāng)農(nóng)民,木屋免費”。

  火車到了“蘇澳”,這是個港口,我決定換乘汽車,到高雄去,從蘇澳港出發(fā)到高雄,要路經(jīng)花蓮市,這一段公路,全是沿著太平洋在行進(jìn)。

  在大陸,在沿海,也看不見太平洋,因為,被臺灣擋住了,這下,我可以憑車窗遠(yuǎn)眺,太平洋風(fēng)光,盡收眼底。

  太平洋上,很平靜,鏡面一樣的洋面上沒有什么船,水天一色,簡直是空無一物,只有極遠(yuǎn)處,有一艘海輪,在孤獨的航行。

  我聽說,在這里,坐一只船,一直向西面開,只要,不偏離航向,一個多月,就能開到美國,沒有什么東西阻擋。以前,沒有飛機,去美國的人,都是這樣坐船去的。

  太平洋真的沒有風(fēng)浪嗎?我從車窗向下看,看海岸線與太平洋臨近的地方,只見,無風(fēng)三尺浪,不停的大浪,撲擊著礁石,原來,船都躲在礁石后面的。

  車到高雄了,這里是臺灣南部,我想吃了晚飯,再去旅館。

  高雄有很大的夜市,每個攤點,都在做小吃,燒烤。一眼望去,一條街都是。我身邊的攤點,做的都是不一樣的,一個拿著相機的發(fā)燒友,過來問我“大哥,你看照那里好?”“每個攤點,你都照一張,回到大陸,都是好照片”。

  有一個攤點,是賣玩具的,攤主是一個姑娘,“玩具是臺灣做的嗎?”我問,“我們臺灣有很多工廠在大陸的,不過,我的貨是臺灣做的!笨粗媚铮刂粋不大的攤點,我想,臺灣人生活,也不容易。

  聽說高雄,是個很活躍的城市,但我到這里,看到店面都不大,沒有三合板訂起來的大型燈箱,也沒有大商店門前,鬼哭狼嚎的促銷臺,也沒有遮住半棟樓的噴射廣告。

  這里的店面,有的是斑駁的幾十年前,塑上去的店面招牌,有的是已經(jīng)銅銹的店牌。有的是砌在店面墻上,剛用紅漆描過的“南無阿彌陀佛”的石碑,這里,大多是2、3代傳下來的商店,講究的是一個誠信,質(zhì)量。百年老店,是這里人的目標(biāo),絕不會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這里的人,在平靜地生活,但,也在競爭著,他們競爭的是對顧客需求的滿足,這是他們生存下去的根本。

  街上的人不多,商店的門都開著,沒有建筑機械的轟鳴聲,沒有音響大聲的流行歌曲,也沒有競選“總統(tǒng)”,市長的大幅標(biāo)語,整個城市默默地迎接著一天又一天。

  臺灣人幾十年,幾百年,就這么按部就班的生活。

  難道,他們沒有同國際接軌,

  難道,他們沒有人去留學(xué),

  難道,他們沒有人來圈地投資,

  一切生活狀態(tài),就像我5、6歲時,當(dāng)時,蘇州市區(qū)的留影,自清朝以來,換了幾朝,他們始終執(zhí)拗地生活在自己的習(xí)慣中,這是為什么,這就是中華的痕跡。

編輯:吳曉寒

相關(guān)新聞

圖片

本網(wǎng)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

克山县| 建阳市| 象山县| 长子县| 慈溪市| 长顺县| 宁阳县| 七台河市| 山东| 嘉义市| 来宾市| 定日县| 灌阳县| 太康县| 夹江县| 镇康县| 孟州市| 凤台县| 冀州市| 寿宁县| 观塘区| 婺源县| 六安市| 京山县| 广德县| 锡林浩特市| 涡阳县| 宁阳县| 太谷县| 精河县| 连城县| 晋中市| 黄梅县| 独山县| 扎囊县| 镇巴县| 昭觉县| 阜阳市| 韶山市| 施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