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旺報》4日刊載了臺灣大學交換生張希慈的文章,作者一個人從臺灣來到大陸學習,常常與寂寞相伴。不喜歡喝咖啡卻喜歡靜靜的坐在咖啡廳里,希望在陌生中遇到自己的熟悉,來發(fā)掘自己的小幸福。
文章摘編如下:
不愛喝咖啡,因為怕睡不著覺。
但是卻熱愛去咖啡廳,因為喜歡看見自己一個人也能很幸福的樣子 。
許多時候,人總是要認清其實自己始終是一個人的事實,盡管有再 多朋友、家人、伴侶陪在你身邊,你總還是會體悟到一件事情──有 時候的你,仍舊是寂寞的。
作為交換學生,最大的學習之一就是與寂寞相處。
陌生的城市,陌生的注視,與陌生的寂寞。當坐在北京咖啡廳,我才意識到原來在臺北的自己一直都是活在人群中的。在陌生當中呼吸,其實就是旅行的過程。其次,若能讓在陌生中遇見熟悉,那想必是幸福加倍的瞬間。
于是,來到北京,第一件事情是找咖啡廳。一開始,我以為北京應(yīng)該沒有咖啡廳。我以為北京人的生活應(yīng)該就是,工作、睡眠、工作、 睡眠,不斷輪番交替,呼吸是為了生存,而不是為了生活。這也是我喜歡臺北的地方,總有許多小空間讓我能夠不僅生存,更真實地生活。所幸,北京其實也偷偷在各個角落藏了不少秘密空間。而這些空間的確不輸臺北,里頭都有裝滿滿一空間的文字與音符,還有美味!
ESSE COFFEE,我總搞不清楚這間咖啡廳的名字要怎么發(fā)音。它在北京海淀橋附近,第一次踏進這家店,它像極了偶像劇拍攝地點(事后證明它的確是),店里樓中樓的設(shè)計,彷佛小迷宮一般讓人難以捉摸。它的難以捉摸不僅在它的設(shè)計上,更在它的書柜上。它的書柜上擺了許多韓文書,更擺了不少教科書。我甫見到這些書籍時,不禁莞爾一笑,這邊的客人果然都是學生與韓國人(北京的韓國留學生非常多)。它的送餐服務(wù)相當可愛,當你點完菜,它給你的不是一片電子提醒版,更不是一張塑料餐牌,而是一頂單色的魔術(shù)帽。你拿著帽子 ,里頭裝著找回的零錢與發(fā)票,找定位坐下。不久后,服務(wù)員便會拿 著你點的美味料理送上桌。
在這,顏色是你的名字,嗅覺與聽覺是你的旅途。買張入場券,你即可開始享受這一個人的旅途。
在北京很多餐廳都得不到臺灣人熟悉的服務(wù)質(zhì)量。但我卻赫然發(fā)現(xiàn) ,在北京的咖啡廳,服務(wù)員的臉上總是充滿笑容。他們會很貼心的提醒你旁邊有熱水,拿給你無線網(wǎng)絡(luò)的口令。在北京的咖啡廳,你就像 是回到了臺北咖啡廳一般。那些服務(wù)員的羞赧與笑容,讓你發(fā)現(xiàn)原來 北京的服務(wù)員也能令人有溫暖的感覺。
待累了,我總是會在心底裝滿笑容再離開。這是我發(fā)掘的小小幸福 ,用最近很紅的名詞概括,這就是北京小確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