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guān)鍵詞:
中國臺灣網(wǎng)  >   地方  >   滾圖

臺灣中臺禪寺捐贈唐代鄧峪石塔塔身回歸山西

2018年09月04日 16:19:15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字號:    

臺灣中臺禪寺捐贈唐代鄧峪石塔塔身回歸山西

  臺灣中臺禪寺捐贈唐代鄧峪石塔塔身回歸儀式16日在山西博物院舉行。胡健 攝

  中新網(wǎng)太原4月16日電 (記者 胡健)臺灣中臺禪寺捐贈唐代鄧峪石塔塔身回歸儀式16日在山西博物院舉行。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guān)強表示,這是留在兩岸民眾心間、載入兩岸文化交流史冊的又一標志性事件。

  鄧峪石塔位于山西省榆社縣鄧峪村,是中國古代石刻藝術(shù)精品。1996和1998年,塔剎和塔身先后被盜。塔剎至今迷失無蹤,塔身輾轉(zhuǎn)流入臺灣,后由私人藏家捐贈給中臺禪寺。中臺禪寺開山方丈釋惟覺長老得悉石塔來自山西后,隨即表示愿意捐贈返還。

鄧峪石塔位于山西省榆社縣鄧峪村,是中國古代石刻藝術(shù)精品。1996和1998年,塔剎和塔身先后被盜。 胡健 攝

  鄧峪石塔位于山西省榆社縣鄧峪村,是中國古代石刻藝術(shù)精品。1996和1998年,塔剎和塔身先后被盜。 胡健 攝

  臺灣中臺禪寺住持見燈大和尚在致辭中說,今日石塔回歸落腳山西博物院,圓滿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推動兩岸宗教文化、藝術(shù)交流的遺愿,讓唐代四方佛塔回到山西,期盼兩岸佛緣,盛世重光,無盡法燈,普照大千。

  關(guān)強在講話中表示,石塔塔身的回歸,因于海峽兩岸的血脈親情,緣于中華文化強大的感召力,是留在兩岸民眾心間、載入兩岸文化交流史冊的又一標志性事件,在海內(nèi)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應,有利于倡導兩岸同胞共同保護中華文化遺產(chǎn),推動更多流失文物回歸祖國。

國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山西省副省長張復明、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guān)強等出席儀式并為塔身揭幕!『 攝

  國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山西省副省長張復明、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guān)強等出席儀式并為塔身揭幕!『 攝

  山西省副省長張復明表示,鄧峪石塔塔身入藏后,山西博物院將辟出專門空間,舉辦鄧峪石塔特展,讓深邃的佛教藝術(shù)與文化喚醒社會各界更多對文物保護的重視和對文化遺產(chǎn)的尊重。同時,將盡快創(chuàng)造條件完善榆社縣原存放地安全設(shè)施,使這尊塔身實現(xiàn)永久的“金身合璧”。

工作人員此前運輸鄧峪石塔塔身!≠Y料圖 攝

  工作人員此前運輸鄧峪石塔塔身!≠Y料圖 攝

  日前,山西省啟動了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的“文明守望工程”。張復明表示,中臺禪寺此次主動捐贈文物,為實施追索文物“聯(lián)手助”項目開了一個好頭。

鄧峪石塔雕刻于唐開元八年(公元720年),高3.2米,圓座方柱形,自下而上由底座、塔身、塔檐(帶平座)、塔剎四部分套合而成!『 攝

  鄧峪石塔雕刻于唐開元八年(公元720年),高3.2米,圓座方柱形,自下而上由底座、塔身、塔檐(帶平座)、塔剎四部分套合而成!『 攝

  鄧峪石塔雕刻于唐開元八年(公元720年),高3.2米,圓座方柱形,自下而上由底座、塔身、塔檐(帶平座)、塔剎四部分套合而成,其雕刻精美,對研究唐代佛教藝術(shù)與雕刻藝術(shù)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1965年公布為首批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完)

[責任編輯:趙苗青]

地方臺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lián)系我們

聯(lián)系電話:010-83998731

陆川县| 靖远县| 庆城县| 商洛市| 石渠县| 调兵山市| 南康市| 威海市| 娄烦县| 拜城县| 合江县| 郧西县| 青田县| 昌都县| 河曲县| 峡江县| 鹤峰县| 化州市| 宁都县| 灯塔市| 冕宁县| 夏津县| 贵德县| 保康县| 舒兰市| 建阳市| 柳州市| 丹江口市| 中西区| 塔河县| 浦江县| 商都县| 河东区| 张家川| 馆陶县| 盐亭县| 新乡县| 颍上县| 巴塘县| 若尔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