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臺灣網
2018年10月14日 12:44:00A
10月13日晚,“咱的節(jié)日——京臺社區(qū)重陽音樂會”視頻連線在北京豐臺區(qū)右安門街道和高雄市河堤社區(qū)同步舉行。(中國臺灣網 郜利敏 攝)
現場中,來自右安門街道的管弦樂演奏《茉莉花》《大海的故鄉(xiāng)》。(中國臺灣網 郜利敏 攝)
中國臺灣網10月14日北京訊 (記者 郜利敏)“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作為2018京臺社區(qū)重陽音樂會視頻連線活動的知識競答獎品,北京民俗專家李石采用了茱萸和菊花縫制香包,傳達了重陽佳節(jié)之際兩岸民眾濃濃的思念之情。
10月13日晚上,“咱的節(jié)日——京臺社區(qū)重陽音樂會”視頻連線在北京豐臺區(qū)右安門街道和高雄市河堤社區(qū)同步舉行。兩地民眾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相隔2000多公里的兩地民眾連接在一起,共同歡度重陽佳節(jié)。
相同的歌聲 共同的節(jié)日
北京民俗專家講解重陽節(jié)習俗。(中國臺灣網 郜利敏 攝)
活動中,來自右安門街道的管弦樂演奏《茉莉花》《大海的故鄉(xiāng)》,來自高雄河堤社區(qū)的弦樂演奏《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歌曲《外婆的澎湖灣》《鼓浪嶼之波》《中華民謠》……兩岸同胞耳熟能詳的樂曲和歌舞引起了兩地觀眾的共鳴,大家隨著樂曲、歌曲打著節(jié)奏、跟著合唱。當“我們都是一家人”旋律響起,兩岸觀眾同聲共唱,將現場氣氛推向了高潮。
在兩岸民眾通過視頻互致節(jié)日問候中,李石向兩岸民眾展示了自制的重陽糕、菊花酒,介紹了重陽節(jié)習俗,登高、吃重陽糕、賞菊、喝菊花酒等。來自高雄的中華兩岸交流總會副理事長王懋昌和右安門體協的馬維志用從臺灣帶回的“同心杯”一同喝菊花酒。
活動現場,京臺兩地民眾通過視頻互致節(jié)日問候。(中國臺灣網 郜利敏 攝)
來自豐臺區(qū)右安門街道的陽光管弦藝術團團長林夷告訴記者,大家都踴躍參與活動,希望和臺灣同胞共同慶祝節(jié)日,“一起樂呵兒”,同時了解北京退休老人的生活狀態(tài)、精氣神兒。該藝術團共有成員100余人,均為社區(qū)退休人員,年齡最大76歲。為了這次活動,他們原準備了6個節(jié)目,因時長問題,最后3個節(jié)目共35人參加演出,排練了2個月時間。他們希望將來有機會去對岸的河堤社區(qū)“走親戚”,看看寶島的美景,嘗嘗寶島的美食,也希望對岸親人多來他們的社區(qū)、北京“走動!走動!”,看看社區(qū)生活、文化,感受北京的發(fā)展。
李石多次參與兩岸視頻連線活動,傳播民俗文化。他表示中華文化是兩岸同源同宗的“根”,兩岸民眾共慶中華傳統節(jié)日是具體體現。共有的節(jié)日習俗把兩岸民眾緊緊連接起來,達到真正的心靈契合,傳承中華民族文化。
“千里萬里,此刻我們在一起”
來自臺灣39位臺胞在右安門街道活動現場演唱《愛拼才會贏》。(中國臺灣網 郜利敏 攝)
據了解,京臺視頻連線活動始于2016年,已舉辦了近20場。兩地技術團隊也在不斷磨合,提升默契度,逐步解決了在聯機過程中出現的雙方信號間斷、聲音畫面不同步、畫面質量不清晰等問題,擴大了京臺民眾交流規(guī)模,提高雙方民眾參與度,尤其加深了基層民眾之間交流,延伸友誼,加深情感。
透過屏幕,兩岸民眾共慶中華民族傳統節(jié)日。大家紛紛贊嘆這種連線形式特別,彼此問候、互動,感覺特別親,如同串親戚一樣!扒Ю锶f里,此刻我們在一起,心連在一起!
右安街道活動現場,來自臺灣的39位同胞現場與北京民眾、連線與臺灣親人,演唱歌曲《愛拼才會贏》,共慶重陽佳節(jié)。壽山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林壽山表示高雄活動現場距離自己居住的社區(qū)僅有500米距離,在北京透過屏幕看到自己的社區(qū),有種神奇感覺。他認為這種應用了科技的視頻連線方式,通過視頻、網絡被記錄下來,讓更多兩岸民眾看到,參與進來,這對兩岸民間交流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這是非常有意義、正能量的活動。”王懋昌表示,拉近彼此距離,加深彼此了解,這對兩地交流非常好。他認為,民間交流就是要常走親戚、交朋友。這次在活動現場感受到了北京社區(qū)的能量、老百姓的活力。透過民間交流形式,兩岸民眾由見面、認識來互相了解。
他表示,這次參訪中他們走訪了北京很多社區(qū),感受到了北京社區(qū)發(fā)展的方方面面,如老人服務、社區(qū)管理、志愿者服務、社區(qū)文化等,感到生活在同一社區(qū)里,大家間親切、溫暖的相處模式,充滿真心、孝心的那種情感。他們希望京臺兩地民眾要多加強交流、促進相互了解,達到彼此間真正的心靈契合,推動兩岸和平交流和發(fā)展。(完)
右安門街道現場,年輕人演唱《外婆澎湖灣》等歌曲串燒。(中國臺灣網 郜利敏 攝)
右安門街道現場觀眾和對岸親人共慶節(jié)日。(中國臺灣網 郜利敏 攝)
責任編輯:張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