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戶籍等身份壁壘,要害在于權利、資源分配的公平公正;填平城鄉(xiāng)鴻溝,關鍵是消除城里人與鄉(xiāng)下人在基本權利享有上的天然差別,用統(tǒng)一的社會保障網呵護每一個社會成員,使人人平等獲得發(fā)展機會。
成都2012年將實施城鄉(xiāng)統(tǒng)一戶籍方案。按照這個方案,農民“進可攻,退可守”。進城前,不是“光腳進城”,而是穿著“風衣”進城,不以犧牲承包地、宅基地等財產權為代價成為“城里人”;進城后,教育、住房、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全都有份。這個“甘蔗兩頭甜”的愿景如果得以實現,農民不僅“老有所依”,而且將迎來一個真正的“春天”。
相對于一些地方依然壁壘森嚴的戶籍制度或者門檻不低的“半開放式”戶籍政策,成都統(tǒng)一戶籍改革方案的重要改革價值,就在于徹底打破戶籍身份,從根本上破除長期附著在戶籍上的城鄉(xiāng)權利不平等,為城鄉(xiāng)發(fā)展均衡化在制度上探路。在新的戶籍制度下,城鄉(xiāng)居民憑合法固定住所證明進行戶口登記,戶口隨居住地變動而變動。這就意味著,今后在成都,不僅農村居民可以遷徙到城鎮(zhèn)居住,城鎮(zhèn)居民也可以選擇到農村定居,戶籍壁壘蕩然無存,城鄉(xiāng)居民可以自由遷徙。因而,幾千年“鋤禾日當午”的“農民”不再是一種身份,而僅僅是一種職業(yè)。
然而,在叫好的同時,也不妨多一些淡定和理性。戶口簿上將“農民”改為“居民”容易,而真要實現這種貨真價實的社會變化,其實還關山重重。在城市資源尤其是優(yōu)質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如何保障進城農民公平地參與分配?農民往往在勞動力資源層級上處于低端,如何讓他們在城市里站得住腳、活得有尊嚴?當戶籍這座大山被搬掉之后,如何消除橫亙在農民進城之路上的其他障礙(諸如高房價、高生活成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