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運營商提速降費方案出來,網友第一反應是看不懂。這就對了。如果太讓人看得懂,比如像這樣的標題“三大運營商公布提速降費方案,資費最高降35%以上”,樸素的人們便會這樣理解:以前交100元,以后只交75元就夠了,網速還比從前快。
天上掉餡餅的事永遠不可能發(fā)生。即便這餡餅是李克強總理三番五次催了發(fā)的。事實證明,慢慢讀懂了三大運營商提速降費方案的人們,還是明白了這些近似游戲的繁瑣文字中,被忽悠的不只是消費者。新華社昨天搜羅網友各種吐槽,質疑三大運營商“說好的降價呢”?追問運營商“真的拿出誠意了嗎”?
說三大運營商這回是純忽悠、一毛沒拔,顯然過于武斷。以中移動推出的夜間流量計費為例,有多少人用是一回事,但理論上總歸是做了讓的姿態(tài)。所以,用數理來推算三大運營商提了多少速、降了多少費,運營商和消費者,對出來的賬本可能南轅北轍。這也是近八成網友直呼三大運營商“沒誠意”的原因所在。
誠意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消費者抱怨了N年,三大運營商該提的沒提、該降的沒降;“寬帶中國戰(zhàn)略”、“互聯(lián)網+”概念熱議了這么久,三大運營商想都沒往提速降費方面想過。李克強總理把提速降費的鑼鼓敲得震山響了,三大運營商應聲就端出了三大盤套餐,這種“政治自覺”的姿態(tài),遠遠超過了“價格自覺”的示好。只不過,套餐也是餐,消費者受不受用,讓利總在那里了。因此,姿態(tài)比實惠更重要。
消費者追問三大運營商的誠意,其實是把他們當商家來看的。這樣的期望值顯然太高。別看三大運營商表面上價格戰(zhàn)打得白熱化,但資源壟斷的本質并沒有變化。都是皇帝的女兒,都輕松賺得盆滿缽滿,都面臨著國資委KPI考核的業(yè)績指數,卻都拿著必須符合市場規(guī)律、必須向億萬股東交待得過去的上市公司說事,這種權力資源與市場資源的怪胎,指望它能夠真正走微利經營思路,恐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是一件與虎謀皮的難事。
這次被業(yè)人視作“罕見的回應速度”、“罕見的讓利程度”,能夠收獲依然不變的吐槽口水,三大運營商應該是有心理準備的。新華社援引業(yè)內人士的評估,承認三大運營商這次提速降費的集體表態(tài),總體只能“打6.5分,在服務方面還是有提升空間的”。
講政治的讓利,與講市場的讓利,前者講的是服從意識,后者講的是服務意識,兩者在自覺程度上是有著本質的區(qū)別的。后者是市場競爭的倒逼,是企業(yè)生死存亡的要脈。如果三大運營商壟斷的地位不變,資源與牌照獨此三家的結構不變,基礎網絡設施重復建設的格局不變,那么,服從權力的讓利,也僅僅是姿態(tài)而已。這也是人們感覺三大運營商此番方案“口惠而實不至”的原因所在。
其實李克強總理對于三大運營商的提速降費催促,更多地還是從市場與民意的視角提出要求的。無論與許多發(fā)展中國家的網速比,還是與許多高收入發(fā)達國家的資費標準比,中國的提速降費還有著很大的空間。三大運營商既要講政治,又要講市場;既要講服從,更要講服務。否則,就難以真誠地向消費者低下高傲的頭顱。(劉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