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把鄉(xiāng)村少年推向了“江湖”

時間:2015-08-11 15:03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博士后李濤通過兩個半月的田野調查,披露了諸多嚴酷事實,微觀揭秘了鄉(xiāng)村底層孩子們所不為外人知的日!敖。比如,寄宿制學校已成為誕生少年幫派的土壤;參加幫派的學生從被人欺負到欺負別人;師徒制、親戚制、情侶制等非正式群體如春筍般不斷創(chuàng)生。(《中國青年報》8月10日)

  這份調研報告記錄的現(xiàn)實令人極度震驚。當公眾還在為鄉(xiāng)村留守兒童乏人照料而焦慮時,當有關部門還在為鄉(xiāng)村寄宿制中小學模式喝彩時,有些孩子已經自己行動起來“抱團取暖”。盡管這種“幫派林立”的底層景觀不乏刻意模仿色彩,可能也并非普遍現(xiàn)象,卻依然應該引起教育管理者乃至全社會的關注和警惕。

  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們希望擺脫束縛、向往外部世界,并以組織的方式連結在一起,共同進退,互連互保,從而產生一些逆反的行為,這原本可以理解。事實上,很多成年人也都是這樣走過來的。這一過程中相互結下來的友誼,也更長久。但以“兄弟幫”為代表的各類非正式群體在底層鄉(xiāng)校中的流行,卻不能簡單歸因于“叛逆”“友誼”,而有著更深廣的社會原因。

  時下的鄉(xiāng)村留守兒童普遍缺乏來自父母的溫暖,很多甚至常年見不到父母身影,無奈只能被隔代照管。教育部7月底發(fā)布的統(tǒng)計公報顯示,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人數(shù)為1.38億,其中農村留守兒童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數(shù)已分別達2075.42萬和1294.73萬?紤]到統(tǒng)計口徑的問題,這一數(shù)據(jù)實際上還是相對保守的,但即便如此,其數(shù)量仍極為龐大。

  親情的饑渴,必然導致孩子們轉而尋求來自其他途徑的“溫暖”。這不僅僅是一種“代償”,更是成長過程中的基本需求。其中既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瑣碎事務,吃飯、休息、玩耍、學習等,也包括心理層面的安全感,或精神層面的某種依靠。父母遙不可及,甚至模糊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符號,而學校管理又不可能深入地、普遍地介入孩子們日常生活世界的所有角落。

  于是,相似的命運遭際,共同的心理訴求,以及外部干預、慰藉的缺失,催生了孩子們之間的“抱團取暖”,成為鄉(xiāng)村少年“江湖”不斷復制、擴散和發(fā)展的深厚土壤。也正因此,只想著以簡單粗暴方式打破這種日益固化的格局,顯然并不容易。只要客觀的情勢沒有得到改變,只要孩子們的成長煩惱不能得到對癥紓解,就不可能徹底清除少年“江湖”。

  當務之急是寄宿制教育必須迅速轉變思路。目前,很多鄉(xiāng)村寄宿制中小學師資嚴重缺乏,特別是缺生活老師,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得不到及時處理,如果學校老師能切實解決孩子們的現(xiàn)實問題,消除其心理饑渴,相信情況會好很多。這一現(xiàn)象也提醒有關管理部門,是不是該反思一下低齡學生寄宿的得失?

  根本之計還在于盡快改變城鄉(xiāng)分割的社會現(xiàn)狀,讓孩子們都能在父母身邊成長,讓家庭教育不再缺失。不管生活在何處,每一個孩子都有權利要求有一個完整的家,這不僅合乎孩子們的個體利益,也符合一個國家的有序健康發(fā)展。無視這些問題,就可能把下一代推向“江湖”的懷抱,并且會在不切實際的好勇斗狠、恃強凌弱、集團作惡中越陷越深。

  “江湖”不過是生存的無奈依仗罷了,專注于研究游民社會的學者王學泰寫道,江湖云云,“是險惡的游民生活空間里的一點點溫煦,有些武俠小說中把它無限夸大,使得游民生活變得富于詩意,并給它披上了神秘的面紗!笔堑,一個健康的社會,不能聽任我們的孩子僅僅是為了一點自我保護和安全感,就去結成利益的“江湖”。(胡印斌)

編輯:陸潔

相關新聞

圖片

平果县| 肇东市| 新泰市| 甘孜| 孝感市| 靖宇县| 苏尼特左旗| 都江堰市| 克山县| 德庆县| 武穴市| 江山市| 锡林浩特市| 花垣县| 静安区| 拉孜县| 界首市| 靖边县| 青河县| 富阳市| 南溪县| 和平区| 连江县| 定陶县| 巨野县| 苏州市| 太仓市| 卓尼县| 景泰县| 长寿区| 海宁市| 承德县| 宿松县| 吉安市| 酒泉市| 伽师县| 石河子市| 永春县| 营山县| 成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