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由一些中文媒體和社交網(wǎng)絡平臺的傳播,美國前總統(tǒng)巴拉克·奧巴馬的出生地問題,在國內網(wǎng)絡上又成為一個小小熱點。
這事兒看上去有鼻子有眼,新聞要素一應俱全:有明確消息源和發(fā)布時間地點——奧巴馬的異母哥哥馬立克·奧巴馬3月9日推特發(fā)布;有圖片證據(jù)——英屬肯尼亞蒙巴薩沿海省總醫(yī)院1961年8月出具的出生證明,上面還印著一只黑色小腳丫;有新聞背景——美國關于奧巴馬出生地的爭論持續(xù)多年,據(jù)說去年底美國某縣警長經5年調查證明奧巴馬的夏威夷出生證系偽造……
真相呢?其實這張圖片最早出現(xiàn)于2009年,當時曾被人拿來在網(wǎng)上拍賣,隨即被多方調查證實為偽造。證據(jù)包括:年月日順序是美式而非英式寫法;當時肯尼亞沒有“沿海省”一詞;1963年肯尼亞獨立前,蒙巴薩為英屬桑給巴爾(現(xiàn)坦桑尼亞境內)一部分;出生證上寫的醫(yī)生從未在蒙巴薩任何醫(yī)院工作過;當時肯尼亞人的出生證沒有嬰兒腳丫印……
至于爆料人,雖是奧巴馬異母哥哥(老奧巴馬和第一任妻子的長子,生于1958年),但近年兩人關系惡劣,去年美國大選時曾公開支持特朗普,并發(fā)推稱特朗普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搖滾巨星貓王轉世。他還曾應特朗普之邀,參加去年10月美國總統(tǒng)候選人第三次電視辯論。順便說一下,此人接受媒體采訪是明碼標價收費的,還創(chuàng)辦了“巴拉克·H·奧巴馬基金會”全球募款,說是以父親名字命名,但老奧巴馬和他異母弟弟三節(jié)名字都一模一樣。
再查查這位“異母哥”曝料史,原來他在2015年4月還曝過另一樁“猛料”——他和時任總統(tǒng)奧巴馬可能既異母也異父。他說,他的異母弟模樣不像老奧巴馬,卻很像被美國右翼懷疑為共產黨的非裔美國人弗蘭克·戴維斯(Frank Marshall Davis,1906-1987)。
事實上,美國網(wǎng)絡上多年來流傳著關于奧巴馬的三種說法,即“奧巴馬非美國出生”(因而按美國憲法無資格當總統(tǒng))“奧巴馬真爸爸是共產黨”“奧巴馬是穆斯林”。這些年,這些說法反復被證偽,卻一直在流傳。去年9月,最著名的奧巴馬出生地質疑者、如今的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曾公開承認“奧巴馬總統(tǒng)出生在美國”。但現(xiàn)在看來,奧巴馬的出生地問題爭議,仍然沒有消停。
回歸本文開頭提到的記者報道,一篇國際新聞報道有“言”即錄、要素齊全、消息源明確,是否就不算假新聞呢?為吸引更多人關注,把標題做得聳人聽聞一些,再打上萬能的問號,即便內容不實,是否就可以免責呢?
其實,馬立克提供的肯尼亞出生證和去年底某警長稱奧巴馬夏威夷出生證造假,都是舊聞,在網(wǎng)上搜一下就不難找到證偽報道。照譯照轉當事人的“言“,卻不說明消息源可靠性和事實核查情況,這樣的報道恪守新聞規(guī)范嗎?至于那種新媒體范兒的結束語——“奧巴馬的兄弟……這樣出來搞事情,真的好嗎?”真的很想說,誰出來不要緊,搞不搞事情也不要緊,要緊的是事情是不是事實。媒體不查核、甄別、判斷,就跟風報道,真的好嗎?
身處社交媒體時代,“后真相”大行其道,假新聞風生水起。在傳播能力上,真相似乎總是處于下風。這首先是因為,核查事實需要時間。馬克·吐溫當年憤世嫉俗地說“真相還沒穿上靴子,謊言已跑遍半個世界”,而在智能手機和網(wǎng)絡普及的時代,真相還沒伸腳穿襪子,謊言已跑遍整個地球;其次是因為媒體門檻越來越低,大量自媒體和網(wǎng)紅的聲音日益強大。往好里說,主流媒體不能再壟斷話語權;往糟里說,爭搶點擊率的后果,使劣幣更容易驅逐良幣;再次,政治觀點趨于極化,真相與觀點日益混淆。當社交媒體平臺成為爭奪話語權的戰(zhàn)場,只問立場,不問真假,結果是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第四,制造假新聞成本低,收益高。假新聞不僅是操縱輿論、煽動情感的利器,也是一門牟取暴利的生意。嘗到甜頭的人越來越多,而他們付出的代價卻很小。
眼下,在假新聞問題上,有兩大懸念令世界矚目。一是特朗普與《紐約時報》等部分美國主流媒體的“持久戰(zhàn)”誰勝誰負。入主白宮兩個多月來,特朗普不斷指責這些主流媒體是“假新聞媒體”“美國人民的敵人”,聲稱自己在“打擊虛假信息”,而后者則指責特朗普本人就是虛假信息源之一。這場激烈的媒體大戰(zhàn),催生了“另類事實”等網(wǎng)絡熱詞,目前處于現(xiàn)在進行時狀態(tài),短期內恐怕難以了結。
二是社交媒體平臺上假新聞泛濫的問題,能否得到有效遏制。本月初,“臉書”首次針對明顯缺乏事實或脫離實際的新聞報道推出“爭議性”警示標簽;此前,臉書和谷歌都宣布封殺假新聞網(wǎng)站的廣告業(yè)務,蘋果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庫克則宣布蘋果正在開發(fā)一套工具來幫助用戶自行標記和過濾假新聞,并呼吁科技公司聯(lián)合構建能夠屏蔽并清理虛假消息的工具。不過,社交媒體平臺上的“打假”,目前只開了個頭,路漫漫其修遠兮。
假新聞的危害,毋庸贅言。正如庫克所言:“假新聞正在殺死人們的思想”,而另一方面,假新聞卻也恰恰源于人們的思想。因此,遏制假新聞,遠不止是科技公司的事情,也不可能僅靠科技手段解決。
記者這一行,某些時候很像司機,工作的年頭愈長,戒懼之心愈盛。原因無他,常在河邊走,很難不濕鞋。新聞有時效要求,在沒有彈性的時間段里追求準確的事實表達,殊非易事。但即便真相永遠是迷霧重重的羅生門,卻也不妨礙不斷向它靠近,不斷清除霧障。
假新聞愈多,真相愈加珍貴。在“后真相”時代,媒體如何呈現(xiàn)真相,這是值得每一個新聞記者嚴肅思考和回答的問題。
[責任編輯:李帥]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