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太讓人氣憤啦!”6月8日,重慶某大學學生處負責人稱,一家股份制商業(yè)銀行為了發(fā)行信用卡,不惜主動造假把在校學生冒充白領,導致十余名大學生個人信用受影響,至今不能辦理助學貸款。(6月10日《重慶晚報》)
近年來,用戶因為信用卡使用過程中,與銀行發(fā)生的糾紛還真不少,但是,大多數(shù)情況下,糾紛的解決都以用戶的失敗而告終。久而久之,就給人留下這樣的一個印象,信用卡的持有人,就是人們常說的用戶,就得講信用,否則,就是不誠實。
發(fā)給信用卡,就是銀行對持有人的經濟能力、償還能力、社會信譽一種認同,持卡者當然要講信用。但是,發(fā)卡的銀行,也得講信用,不能只是單方面要求持卡者,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恰恰就不見得如此。
這次,發(fā)生在重慶的銀行為持卡人資料做假,就絕不是個案。在全國許多地方,每年新生入學的時節(jié),銀行就到學校推銷信用卡,只要大學新生的身份證復印件和簽名,就可以辦到信用卡。有的更直接,和學校搞捆綁式銷售,在寄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把信用卡一起寄上,因為學生的個人信息,銀行已經通過各種渠道搞到手。往往還向學生聲明,通過這個卡可以繳學費、可以到學校享受到什么優(yōu)惠政策等等。
其實,開辦信用卡的一個首要條件,就是持有人必須有合法、穩(wěn)定的經濟收入,有一定的償還能力。而絕大多數(shù)大學生是需要父母供養(yǎng)的,尤其是那些貧困學生,還需要社會的幫助,才能完成學業(yè),那么,發(fā)給他們這些信用卡的依據何在?一些銀行為了拉客戶、為了利益,不但喪失了起碼的社會良知,更遑論什么信用。
雖然,對信用卡推銷者而言,給學生發(fā)給信用卡,算是完成了任務,但是,這確實不光彩、不誠信,把應當承擔的責任推到了家庭和學校,甚至是社會。當銀行要求持卡人講信用的時候,你的信用又在哪里?
就像重慶某高校遇到的事情,要為貧困學生辦助學貸款,遭到拒絕,而理由是:這些人辦信用卡時,填的身份是企業(yè)白領。啊,既然是企業(yè)白領,還申請助學貸款干什么呢?當然,學校在驚愕之余,展開了調查,結果令學校和學生大吃一驚:原來是銀行為這些學生辦信用卡時,為了能使這些學生的信用卡申請順利獲得上級批準,竟然主動造假把這些剛入學的新生寫成企業(yè)白領,“月薪”也達到了幾千元。
現(xiàn)在,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公民個人信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像申請貸款、出國留學、經濟往來等等,都需要信用保證,而銀行系統(tǒng)動不動就因為水、電、氣或者手機欠費就把公民信用納入“黑名單”,但是,自己卻常常不講信用,信用卡只卡別人,“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如此看來,單向要持卡人講信用,不平等,也不公允,信用卡,就是信譽卡,要持卡人講信用,銀行更得講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