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限外令”的觸角又伸到了駕校。近日,上!案鶕(jù)公安部規(guī)定對外地人員在滬學車進行限制”,這一規(guī)定涉嫌“地域歧視”的規(guī)定,導致的最直接后果是一些駕校開始搞“價格歧視”,駕校大幅提高外地人員在滬的學車培訓費用。
關于上海駕照“限外令”最新的消息是,上海市交通港口局發(fā)文,明確上海駕駛員培訓機構的收費標準不能搞價格歧視。同一駕駛員培訓機構對上海和外省市戶籍的學員,同一服務項目的收費標準必須相同,絕不允許對外省市戶籍學員增收培訓費。對違反以上規(guī)定的駕駛員培訓機構,一經(jīng)查實違規(guī)行為,將依法作出嚴肅處理。
“價格歧視”叫停了,但是地域歧視仍然存在。上海駕校已經(jīng)接到關于合理控制駕駛證異地申請人數(shù)量的通知,一些駕校開始收緊外地戶籍學員報名。上海為何要實行駕照“限外令”,上海交管部門稱他們依據(jù)的是公安部相關規(guī)定,但是公安部否認有“要求駕校嚴控外地學員比例”之說,并責成上海方面作出說明。由此可以看出,上海駕照“限外令”是上海交管部門“假傳圣旨”行政亂作為。
在駕照“限外令”的法律依據(jù)方面上海交管部門“假傳圣旨”,“限外”的真實內因到底是什么?據(jù)上海本地媒體報道,由于上海學車費比周邊低等原因,大量周邊居民來滬學車,衍生出種種問題。與江浙臨近的寶山、嘉定、青浦等區(qū)的一些駕校,除了在上海招生,還去臨近的太倉、昆山、吳江等地區(qū)組織生源,到上海來學車,影響了上海市正常的駕培行業(yè)市場秩序!跋尥饬睢钡囊徊糠謩右蛟谟谥卫眈{校亂象,另外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原因,一定與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有關。限制了外地人在滬學車,基本上就限制了外地人在滬開車,在滬開車的外地人少了,交通擁堵多多少少可以緩解一些。
但是,無論抱著什么樣的初衷,“限外”思維終究是一種侵犯一部分人權利的“消極政策”。學車考駕照只是一項簡單的技能,開車上路也是一項基本的權利,這與學車者的身份并無直接關系。治理駕校亂象,緩解交通擁堵,這些積極的行政行為本不應該以侵犯外地人的權利為代價。遺憾的是,國人似乎已經(jīng)完全習慣了“限外”的管理思維,調控樓市要限外,教育資源緊張要限外。限制了一部分的權利,只是為了更方便另一部分人。當然,不是所有的“限外”都有錯,比如,樓市調控中對“刻意炒房”的外地人進行限制,這完全符合大多數(shù)國人的利益,但是在更多“限外”的情境里,權利受到侵犯的往往都是比較弱勢的外地人。越是在發(fā)達的文明的大城市,這種情景越發(fā)容易出現(xiàn)。
如果按照現(xiàn)代政治理論原則評價一項公共政策是否“積極”,一般都要遵循三個標準:一是是否能夠使絕大多數(shù)人獲得好處,二是是否尊重自由,三是是否能夠促進德行。以此標準來衡量上海駕照“限外”,它是能夠確保本地上海人獲得更多的道路資源與行車的通暢,在上海常住人口中,本地人也占絕大多數(shù),從小范圍來講它符合第一條標準。但是,這樣的規(guī)定剝奪了外地在滬人口學車與開車的自由,在很多程度上又激化了“排外”思想,綜合來看,這遠遠不是一項積極的公共政策。
“限制”說到底是一種“堵”的治理思維。與積極的“疏導”政策相比,“堵”是懶政的表現(xiàn),某種程度上也是“無能”的體現(xiàn)。畢竟,“疏”比“堵”需要更多的管理智慧,更考驗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在公共管理中如果必須要堵要限制,那也要放在更為廣闊的背景下,在機會平等的基礎上“限制”,而遠非簡單的直接“一分為二”。以戶籍直接劃分限制的標準,無論出于什么樣的初衷,這真的讓人很受傷。(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