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一個假設,如果你在市場中買了一件商品,在很短的時間內這件商品的價格急劇下跌,這種情況下,你是因降價幅度過大找商家退貨,還是“自認倒霉”,怪自己沒把握好市場行情?
相信稍微有點理性的人,都會把問題歸咎于自己的把握不當,而不是商家的降價行為。如此簡單的道理,應該不用過多地解釋,可為什么商品一旦換成房子,應當具備的起碼理性就消失了呢?
這說明房子價格并非單純地受市場供求關系決定,或者退一步說,至少對于不少購房者來說,房子承載了太多不切實際的期待。
在不少人的心理預期中,不管房子是用來自住還是用于投資,房價是只能漲不能降的。一旦房價迅速下跌,即便是將購買住房作為剛性需求的自住者,也會有強烈的心理落差?墒牵@世界上哪有什么只能漲不能降的商品呢?
由次貸危機衍生的國際金融危機以及占領華爾街運動,一再說明一個道理,沒有實體經(jīng)濟繁榮所支撐的經(jīng)濟繁榮,表面上繁花似錦,實際上危機四伏。
事實上,畸形的房地產(chǎn)市場,不合理地吸引了太多本應投資于實體經(jīng)濟的“熱錢”。正如溫州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企業(yè)經(jīng)營者向媒體透露的,自己的工廠有1000多名員工,然而一年辛苦下來利潤不足百萬,而老婆在上海投資了10套房產(chǎn),8年間獲利超過3000萬。如此強烈的利潤率對比,自然助長了不少人的投機心理,與其辛辛苦苦做實業(yè)收效甚微,還不如想方設法追逐大量貨幣用于投機。
投機說白了就是賭博,只有豪賭才可能豪贏。最近的溫州商人“跑路”風波,固然說明了不少中小企業(yè)在巨大的成本壓力之下不堪重負,但其中難道沒有不少商人明修“經(jīng)營中小企業(yè)”棧道、暗度“籌集巨資投機”之陳倉的因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