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災面前,一個個由小人物的行動連綴成的道德珠鏈,給受災的北京鑲上了一抹亮色。民間的道德資源中有無數(shù)的智慧和力量值得我們重新認識,并亟待我們從中提取和擴大。
北京特大暴雨已經(jīng)進入了善后階段,對這場暴雨所造成的損失以及預警、救援工作中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公眾習慣性地多有詰責。但和以往突發(fā)事件中公眾一邊倒的質問明顯不同,這次暴雨中迸發(fā)出的公民精神和道德正能量,更讓人印象深刻,難以忽略。在天災面前,一個個由小人物的行動連綴成的道德珠鏈,給受災的北京鑲上了一抹亮色。民間的道德資源中有無數(shù)的智慧和力量值得我們重新認識,并亟待我們從中提取和擴大。
此次雨災的應急救援,政府部門所付出的巨大努力甚至犧牲有目共睹。本該輪休但堅持在崗、為轉移受困群眾而獻出寶貴生命的派出所所長,7000名在大雨中疏導交通的警察,徒步涉水轉移學生的消防官兵……無數(shù)平凡崗位上的人們,既顯示了令人欽佩的敬業(yè)精神,也是組織有力的一種表現(xiàn)!
當然更讓人動容的,還是那種來自于普通市民自發(fā)的互愛互助。有的人一邊抱怨“‘城市的良心’哪去了”,一邊由旁觀者變成了一個積極的救援者。因之,暴雨中的北京,溫暖的一面成為主流:一些窨井蓋被大水沖起,環(huán)衛(wèi)工人像路標一樣矗立防止行人落井;有車子被淹,路人挺身而出,合力營救車主;不少素昧平生甚至平時刻意設防的市民,打開家門收留被困的路人;微博上發(fā)起“雙閃行動”,網(wǎng)友們義務接送在機場滯留的旅客。所有這一切無不讓人動容!
而在曾一度被謠言和“約架”污名化的微博上,政府與民間、網(wǎng)民與居民遙相呼應:別忘了住在你家樓下地下室的那些打工朋友、北漂兄弟,快去看看、去幫幫……880萬條暴雨微博成為緊急救援通道,令人感慨!無數(shù)普通人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動,營造著公民之間互相信任的新氣象,洗刷著“小悅悅事件”曾經(jīng)引發(fā)的“路人之恥”與“社會之痛”!
如果說猝不及防的暴雨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社會管理水平的窗口,同樣,首都市民在暴雨中的表現(xiàn),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民間社會發(fā)育與成長的契機。微博傳遞的是溫情和救援的呼喚,而不僅是謠言。充沛的民間道德資源,以我們近乎陌生的狀態(tài)勃勃噴發(fā),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打量、深刻反思:誰說中國民間的道德底色已經(jīng)面目全非?在大災大難面前,中國人所迸發(fā)的道德正能量從來就沒有減弱過。官民之間積極互動,組織力量與民間力量各有擅長,這些,都為我們未來的道德建設提供了蓄水池!
不過,讓我們不得不追問的是:為什么民間道德資源,在大災大難面前能夠迸發(fā)出驚人的正能量?而在平時,道德水準是被遮蔽了,還是被誤讀了?這種正能量,能否成為常態(tài)?如果不能,我們需要從哪些方面著手予以引導和發(fā)揚?如果能,我們如何拂盡沙塵,讓道德的正能量綻放出更大的光輝?這,都是這場大雨中公民的表現(xiàn)帶給我們的思考。
中國人的道德水準,應該不比任何其他國家的國民遜色,這是我們起碼的自信與共識。中國民間的道德正能量,雖然也被一些負能量所沖擊和抵消,但在關鍵時刻的表現(xiàn),總是令人刮目。只是,民間道德資源的正能量,還需官方的制度建設與之進一步呼應與契合!
如果說,此次北京暴雨沖出了“中國現(xiàn)代化的不足”,但也沖刷出了民間道德力量的原色,這一點,倒是一個說不上是意外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