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青 作
湖南省委黨校人口研究所學者豆小紅抽取了403個湖南高校畢業(yè)生樣本,分析其“職業(yè)發(fā)展”與“家庭出身”之間的關系。調(diào)查結論是:父輩的職業(yè)地位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子輩的職業(yè)地位。父輩是中下層的223名受訪者中,有160人同樣居于中下層。這種“子襲父位”的現(xiàn)象,在父輩屬于上、中、下層者中都很顯著,比例分別占八成、五成、四成。父輩屬于下層的68人中,只有8人實現(xiàn)了“屌絲的逆襲”,躋身上層;而父輩屬于上層的30人中,無一人“墮”入下層,落入中下層的只有2人,落入中層的也只有3人。(9月25日《瀟湘晨報》)
在一個充滿活力的社會中,無論一個人出身高低、來自何方,只要通過個人奮斗,都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當然也不排除的確有“拼爹”現(xiàn)象,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寒門子弟的上升路徑。
在現(xiàn)實中,出身寒門的子弟躋身上層有些困難,因為社會缺乏一個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這聽上去的確讓人沮喪,但這并不意味著年輕人就要自暴自棄。社會學家資中筠女士說過一句話:“一個國力比較強、有活力的社會,應該是流動性比較強的社會。中國社會上并不是說你不是‘富二代’、‘官二代’就永遠沒有出路,通過自己的努力,上升的空間還是有的。年輕人不能以此為借口而不努力! (陳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