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媒體報道,在山東濰坊地區(qū)農村,長期存在著違規(guī)使用劇毒農藥“神農丹”種植生姜現(xiàn)象。“神農丹”多年前就已被禁止用于蔬菜種植,其毒素能在種植物上停留四五個月,且對水庫水質和地下水安全造成威脅。當?shù)亟r表示:“這個藥挺厲害的,我們自己吃的姜不使這種藥,另外再種一溝!
資料顯示,“神農丹”主要成分是一種叫“涕滅威”的劇毒農藥,只需50毫克就可致一個50公斤重的人死亡。2010年安徽省靈璧縣曾出現(xiàn)過13人急性中毒事件,中毒原因就是他們食用的黃瓜曾用過“神農丹”作為農藥。
不知這些姜農是否會意識到,雖能自己免受“毒生姜”的毒害,卻很可能會成為其他有毒問題食品的受害者。而我們注意到,只要一出現(xiàn)食品安全問題,批評者們都習慣于將問題歸咎于“體制”,比如監(jiān)管乏力、安全標準缺陷等。
應該說,那些劍指監(jiān)管乏力和標準缺失的批評,多少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將“體制”當做所有問題的通用病灶,看似鏗鏘有力,實際上并沒有多少建設性。在泛泛而談地批評“體制”的同時,我們還應意識到,中國社會正在遭遇的食品安全危機,其實與當前社會的道德潰壩和底線失守有一定關聯(lián)。
每個人都是“體制”的一部分,食品安全問題歸根結底也是“人”的問題。違規(guī)使用致癌添加劑的是人,超量使用違禁劇毒農藥的是人,為改善“賣相”而使用各種有毒工藝的也是人……為利益最大化而“不擇手段”、罔顧他人的健康和生命,這正是“人”出現(xiàn)問題的惡果。
任何初衷良好的制度和規(guī)則,最終還是要落實到每個人的共同堅守上來,如果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個體的力量,一切的“體制”和制度的建設都將無從體現(xiàn)。正因如此,要想改善食品安全現(xiàn)狀,固然需要嚴苛的監(jiān)管和嚴格的安全標準,但也不可忽視重建社會底線的力量。
畢竟,任何制度起初都不可能是盡善盡美,只有依靠人心和人性的不斷磨合,才能讓社會底線回歸到正常水平,才能托起良善社會的希望。
解鈴還需系鈴人。在正常社會的食品安全鏈條中,每個人都不是看客,而應是一個積極的角色扮演者。保衛(wèi)我們的餐桌,說到底還是要靠每一個利益相關者都能夠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食品生產者要捍衛(wèi)安全底線,銷售者要恪守誠信經營的原則,監(jiān)管者要認清自己肩負的責任,而消費者也要在監(jiān)督之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