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西洋還籠罩在歐洲債務的陰影中,德法英等歐洲領導人為拯救歐元和爭奪領導權而大打口水戰(zhàn)時,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太平洋卻率先迎來了曙光。
在“太平洋世紀”,美國明顯加速了重返東亞的步伐。然而,美國重返亞洲會一帆風順嗎?
美全方位發(fā)力重返亞洲
11月3日,G20峰會在法國戛納舉行。盡管薩科齊政府在峰會前做了充分準備,但希臘前總理帕潘德里歐的公投提議,徹底打亂了戛納峰會的議程,歐元區(qū)經濟的疲軟和歐洲領導人在處理內部問題上的爭斗,讓大西洋地區(qū)曾經的輝煌蒙上了陰影。
8日,2011年APEC峰會在美國夏威夷開幕,奧巴馬家鄉(xiāng)舉辦的APEC領導人會議,顯示出“后金融危機時代”美國政府選定的突破口:亞洲。會議期間,在奧巴馬的全力推廣下,《跨太平洋戰(zhàn)略經濟伙伴關系協議》(TPP),日本、加拿大、墨西哥、菲律賓宣布愿加入TPP談判,美國實現從經濟上重返亞洲。
夏威夷APEC峰會后,美國首次參加東亞峰會。峰會前后,奧巴馬出訪澳大利亞,強調美將擴大在澳的軍事存在;希拉里先后訪問盟國菲律賓和泰國,并試圖插手南海問題,從軍事和政治上加速重返亞洲的進程。
挑戰(zhàn)中國權益
美國力推TPP、積極介入南海問題,難免挑戰(zhàn)中國在亞太地區(qū)的合法權益。
法國《費加羅報》刊文稱,美國與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在《跨太平洋戰(zhàn)略經濟伙伴關系協議》框架下建立自由貿易區(qū)的消息打開了一個令人憧憬的前景。但英國《金融時報》刊文稱,在TPP問題上,美國應該強調,TPP要吸引并包含中國,而不是要遏制。
對于美國宣布加強在亞太的軍事存在,《巴基斯坦觀察家報》刊文稱,鑒于美國今年將從伊拉克撤軍,2014年底完成從阿富汗撤軍,美國將趁機強化在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qū)的軍事實力,這無疑會挑戰(zhàn)中國在該地區(qū)的利益。
美國高調東盟謹慎
東盟在追求一體化的進程中,始終注意保持與周邊國家的平衡。美國的強勢做法,沖擊的還有東盟。
英國《金融時報》刊發(fā)戴維·皮林的署名文章《美國應如何適應太平洋世紀》稱,印度尼西亞總統蘇西洛說,他歡迎美國的存在,但這個地區(qū)被單一的超級大國所主宰已不再可取。
《雅加達郵報》刊文稱,東盟秘書長素林坦承,外部勢力的潛在沖突,將對東盟造成決定性影響。素林還稱,東盟與任何一方達成的任何協議,都不要成為制造緊張和對抗的因素。
《聯合早報》刊文“亞洲進入多邊合作共治時代”稱,美國所謂“重返亞洲”,既無法放慢中國自身和平發(fā)展的速度,更無法阻擋其對周邊國家和地區(qū)的巨大輻射力,相反只會加速傳統單一主導型地區(qū)格局向多邊合作治理型地區(qū)格局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