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低薪的真相

2014年03月07日 08:36: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談到低薪總令人傷感。近來,臺灣政壇彌漫“低薪恥辱說”的口水戰(zhàn)。但面對低薪現象,卻很少人從一個較長時期的結構性角度來剖析。

  臺灣《立報》7日社論指出:臺灣薪資倒退,究竟是怎么回事?實際上,很多研究都不約而同指出,全球化讓勞工薪資凍結,而伴隨的另一現象則是財富不斷往上層累積。臺灣,就這個角度來看,并非例外。

  這些研究,其實都指向分配政治的議題。何以全球經濟依舊增長,但勞工薪資卻原地踏步,甚至不進反退?

  答案必須從歷史的脈絡里來尋找。勞資關系的物質分配,較平等的年代在二次大戰(zhàn)后,也就是東西冷戰(zhàn)剛揭幕時期。所謂東西冷戰(zhàn),其實是姓資姓社路線的全球大對抗,因此西方為了避免被“赤化”,資本主義道路必須修正,釋放一定程度的利益拉攏勞工階級,而這就是福利國家的濫觴,也導致了國內所得分配的相對平均。

  而所得分配惡化,則肇始于1980年代,而這也是冷戰(zhàn)的尾聲。到了1990年代,已經沒有外部敵人的西方資產階級自然沒有繼續(xù)釋放利益給勞工階級的必要,加上全球市場的開放,資本尋覓更低薪勞動力的能力更強,故而導致貧富差距不斷惡化的向下拉力。

  臺灣亦如是。很多人說,臺灣在1980年代之前,兼顧了“增長”與“平等”,但這仍不能脫離冷戰(zhàn)環(huán)境的解讀。首先,戰(zhàn)后國民黨來臺之初推動的土地改革,乃根本瓦解了舊地主的既得利益,不但讓社會貧富差距相對縮小,也營造了政治正當性。其次,代表工業(yè)化的新資產階級的“起飛”不過從1970年代才開始,發(fā)展時間不久,自然也就在所得分配的初期看似相對“平等”。

  關鍵的轉折在1980年代中期。斯時,臺灣工會運動遍地烽火,從年終獎金爭議到追討加班費,靠著這股短暫的政治覺醒,加上蔣經國逝世后的國民黨內部分裂,與民進黨甫成立的競爭壓力,結果竟寫下了臺灣勞工薪資成長的黃金一頁。

  拋物線到頂點后,接著就是下滑。工會運動兵敗如山倒;兩岸關系從冷戰(zhàn)到和解,政治對抗的壓力變成資本家可以兩地比價的移動舞臺;加上兩黨的逐漸體制化,臺灣勞工于是乎淪為政治無力的百萬散眾。

  這說明了,薪資議題絕不是單方面呼吁資方起心動念,而是涉及實力消長的勞資關系。如果勞工持續(xù)處在低度工會化狀態(tài),恐怕經濟成長了、產業(yè)升級了,勞工恐怕還是只有望梅止渴的份。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杰]

海峽時評
深度幕后
七日視點
視頻
翁源县| 波密县| 包头市| 兴和县| 陈巴尔虎旗| 施甸县| 藁城市| 海盐县| 博客| 崇明县| 越西县| 秭归县| 东乡族自治县| 云霄县| 苗栗市| 浙江省| 思茅市| 晋州市| 保定市| 曲沃县| 沧源| 青龙| 红安县| 高青县| 新竹县| 佛学| 永新县| 普洱| 盈江县| 天镇县| 界首市| 册亨县| 蒙自县| 元谋县| 安岳县| 溧阳市| 苍溪县| 乌什县| 冕宁县| 德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