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聯(lián)合晚報》9日發(fā)表社論指出,iPad大家耳熟能詳,電子書更不稀奇,到圖書館借書能借到iPad,卻標示著一個新趨勢正在悄悄發(fā)生。電子書和iPad解決了圖書館空間永遠不足的難題。但出版界、學術界要怎么因應?書本的紙張觸感還能吸引多少人?這問題該及早思考了!
社論摘編如下:
到大學圖書館借書,結果柜臺拿出一臺iPad給你,里面裝滿了你要借的書?岚桑
這是已經(jīng)實際發(fā)生在臺灣幾所大學里的真實場景。這些學校夠創(chuàng)意,跟得上時代,但這不只是流行而已。iPad大家耳熟能詳,電子書更不稀奇,但借書能借到iPad,卻標示著一個新趨勢正在悄悄發(fā)生。
大學教授感嘆現(xiàn)在的學生不讀書、不買書。實際上,很可能是學生的閱讀習慣改變了。網(wǎng)絡上有各式各樣的文章、信息,隨手一點就可以讀到。iPad等平板計算機流行之后,這樣的趨勢只會更加速。這幾所大學出借iPad作為電子書閱讀器,一方面印證這樣的趨勢,另方面也說明了閱讀工具的改變,不但可以配合學生的閱讀習慣,也可能進一步刺激學生的閱讀興趣。
這個現(xiàn)象讓人想起來,mp3剛出現(xiàn)的時候,歌手和唱片公司對它恨之入骨,認為是破壞唱片著作權的兇手。而過去十年間,CD唱片的銷售量的確以驚人的速度下滑。而在喬布斯的逆向操作帶領下,蘋果公司的iPod和iTune軟件的搭配,卻讓蘋果公司成為新一代的音樂平臺霸主。時至今日,島內(nèi)歌手幾乎都以開大型演唱會為主要收入來源,無法再依靠唱片銷售量。
過去,大學的圖書館常常感到空間不夠,因為館藏的圖書越來越多,以至于必須擴建。未來,這樣的景象不一定會發(fā)生。因為電子書越來越多,紙本圖書的增加量越來越少。電子書和iPad解決了圖書館空間永遠不足的難題。但是對于寫書的作者、學者和出版社來說,橫在眼前的,似乎是和過去的CD唱片一樣的困難前景:未來,誰還買書呢?歌手還可以靠演唱會賺取收入,寫書的作者卻擔心電子書的版權費未必可靠。
紙本圖書也許不會真正消失,就如同目前智能型手機當?shù),還是有人堅持使用傳統(tǒng)手機;音樂領域也不時出現(xiàn)對黑膠唱片的懷舊潮。只是,科技造成的趨勢,未必是人的主觀意志能阻擋。出版界、學術界要怎么因應?書本的紙張觸感還能吸引多少人?這問題該及早思考了!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