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上臺至今一晃就快1年,整個臺灣被治理得“烏煙瘴氣”。臺灣《中國時報》30日發(fā)表署名黃丙喜的評論指出,改革的大旗不是那么好揮舞的,蔡英文一切施政不是“偷懶的減法”,就是“便宜的加法”,而施政只會加法或減法所造成的后遺癥就是捉襟見肘、隨波逐流,結果自然也是績效不佳,讓民眾大失所望。
評論摘編如下:
蔡英文上臺至今一晃就快1年,一切施政不是“偷懶的減法”,就是“便宜的加法”,結果自然是績效不彰,讓民眾大失所望,臺灣地區(qū)領導人蔡英文和臺當局“行政院長”的民調也一直在低檔徘徊,持續(xù)下滑。
臺當局施政采用“偷懶的減法”近日又多了一個鮮活的事例。臺當局“教育部”將“不具本職的兼任大學教師”排除在“勞基法”之外。這是標準的減法思維,理由是,不具本職的兼任教師如果列入“勞基法”適用范圍,屬于資方的大學院校就會增加至少6%的勞保費用。年年臺當局“教育部長”都不準大學院校調漲學費,既然對大學院校沒有加法,也不能有減法,所以兼任教師卑微的權益就這么莫名其妙地被犧牲了。
蔡英文類似的減法施政還有揮舞“世代正義”的年金改革,大砍“軍公教”18%優(yōu)惠存款,以及高唱“轉型正義”而對國民黨黨產大揮關刀。
至于施政使用“便宜的加法”,標準事例則是近日臺當局“行政院”推出的“前瞻基礎建設計劃”。林全“院長”率領9位政務“首長”排排坐,舉行了盛大的記者會,結果現(xiàn)場記者聽得“霧煞煞”。臺當局花了近兆元(新臺幣)的重大公共建設,居然目標、方法和做法全兜不攏,反正就是每個綠色縣市公共建設堆棧而成的加法。施政如果如此便宜和簡單,林全豈不枉費了那么多的博士“政務官”?
施政只會加法或減法所造成的后遺癥是捉襟見肘、隨波逐流!耙焕恍荨笔瞧渲械尼葆宕碜鳌E_當局開源無方,經濟坐困愁城,要求企業(yè)調薪的加法不敢做,只好反向,想借著提高法定加班費來為人民加薪;但是臺當局的做法太不入世,手段粗糙,結果導致加法不像加法,減法又不像減法,弄得勞資怨聲載道。
改革的大旗從來都不是那么好揮舞的。改革需要同時做好乘法和除法的知識、膽識和智能,而不是只做簡單的加法或減法。(作者為臺灣公益發(fā)展協(xié)進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