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guān)鍵詞:
中國臺灣網(wǎng)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在臺陸生:臺灣成了一個不令人放心的選擇

2017年08月18日 08:34:00  來源:中國臺灣網(wǎng)
字號:    

  臺灣《旺報》今日發(fā)表臺大政研所陸生洪鑫誠的評論文章指出,現(xiàn)在的陸生在臺灣常充當社會、甚至臺當局對大陸情緒的出口,曾對臺灣、對兩岸多少有些期待的陸生們,或被現(xiàn)實打醒,或夾在兩岸之間無可奈何,臺灣就這樣成為一個不令人放心的選擇。而若回到“不談情懷,只講現(xiàn)實”的層面,就不得不問:陸生為何要來?來了又如何呢?

  評論摘編如下:

  4年前的暑假,筆者在北京參加一個中美臺聯(lián)合舉辦的學術(shù)訓練營,訓練營的師資除幾位美國教授之外,皆來自臺大、政大等校。因此臺灣問題、兩岸關(guān)系頻繁成為日常案例來源,直至課外,兩岸師生之間交流熱絡(luò),大陸學者尤其對臺灣政治、社會、教育方面極具好奇。

  印象較深的是,不少大陸學者對我這個要到臺灣讀研的晚輩充滿興趣,他們基本上要經(jīng)過兩三回合的對話,才能確定我真的是一個大陸人,只是要去臺灣讀書。那時,“赴臺陸生”是個大陸同胞很陌生新鮮的概念,但許多態(tài)度都是較正面的,就像營隊里的前輩們頻頻向我了解赴臺求學理由和臺灣社會萬象時,總是帶著笑臉和好意的。

  一位政大教授談到臺灣青年的“名校情結(jié)”較大陸青年沒那么深,說相比大陸考生對北大清華的執(zhí)著,臺灣考生不一定第一志愿都是臺灣大學,也會考慮自己的興趣,如有的學生就是想學設(shè)計,那他可能會直接報臺灣實踐大學,不會過于糾結(jié)。語罷,大陸學者們對臺灣的情懷似被滿足,有人回頭恭喜我,稱這臺灣應(yīng)是個適合讀書的地方。

  那是2013年8月,在臺陸生即將書寫第三年歷史的時候。正如上述北京發(fā)生的對話,當時對大陸人來說,許多臺灣的大學可能都沒聽過,卻似乎因代表另一種可能性而有足夠的吸引力。

  近來常有報道分析這兩年陸生來臺風氣低迷的原因,其中“學歷含金量下降”首當其沖。而所謂“含金量”,多半以臺灣高校整體世界排名下降,被大陸名校趕超,來論證陸生為何對臺校失去興趣。

  以筆者作為一個老陸生的粗淺觀察來看,這恐怕有點抓錯重點。事實上由于開放初期對大陸學歷采認極其嚴格,故前三年申請臺灣研究所的陸生幾乎清一色來自大陸“985”高校,彼時不論國私立名校,從大陸TOP10畢業(yè)來臺深造的陸生比比皆是,想錄取名校名系一位難求。在“985”出身申請歐美研究所稀松平常的背景下,臺灣憑借舒適的環(huán)境、更高的性價比,當然還有“民族情結(jié)”,成功搶得眾多優(yōu)質(zhì)陸生生源。

  這些“老三屆”陸生當中,有不少入讀比自己本科大學排名低的臺校,但大家真正關(guān)心的,是在臺求學期間,是否可得扎實而完整的學術(shù)訓練,識得負責的教授和交心的同學。在這些方面,從更早來臺的學長姐,到同屆的陸生伙伴,都不吝給出評價。

  然而從當時到現(xiàn)在,到底是什么變了呢?

  日前一位第二屆來臺的學長跟我吐槽到他的導師很缺助教,而陸生現(xiàn)在又不能擔任時,吐出一句:“有點懷念馬英九時代”。

  一語道破。對于陸生來說,這幾年最大的變化,大概是在那兩岸關(guān)系蜜月期,從臺灣社會和兩岸的對話中感受到的多是善意,在那樣的心境下,連對歧視性政策也帶有“總會慢慢好起來”的期待。

  現(xiàn)在呢?陸生在臺灣常充當社會、甚至臺當局對大陸情緒的出口,曾對臺灣、對兩岸多少有些期待的陸生們,或被現(xiàn)實打醒,或夾在兩岸之間無可奈何,臺灣就這樣成為一個不令人放心的選擇。

  而若回到“不談情懷,只講現(xiàn)實”的層面,就不得不問:陸生為何要來?來了又如何呢?

[責任編輯:王鑫]

海峽時評
深度幕后
七日視點
視頻
胶南市| 武夷山市| 安义县| 贺兰县| 科技| 舟山市| 纳雍县| 闸北区| 扬中市| 拜泉县| 翁牛特旗| 高阳县| 通道| 灵山县| 如东县| 金沙县| 白银市| 新巴尔虎右旗| 扎鲁特旗| 泰和县| 会同县| 和林格尔县| 贺州市| 义乌市| 大姚县| 资溪县| 新安县| 崇仁县| 通榆县| 开封市| 宕昌县| 密山市| 涞水县| 潼南县| 卢氏县| 饶阳县| 台前县| 金山区| 西城区| 德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