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歷史仇恨,中日共此震痛

時間:2011-03-15 15:57   來源:中國青年報

    災難降臨,人類是如此地脆弱。當照片、視頻、新聞報道,以及所有記錄日本大地震的影像與文字呈現(xiàn)于我們眼前時,震驚、恐懼、悲痛與無助一并襲來。

    約2000人遇難,數(shù)千人失蹤——冰冷的數(shù)字背后,是一個個曾經(jīng)鮮活的生命,是所有父母親朋的悲戚痛楚,是瞬間的地裂天崩、海浪肆虐,更是無法估量的損失和暗藏的危機。

    9.0級的大地震,隨后引發(fā)海嘯、核電站爆炸——突如其來的天災讓島國日本陷入震痛的深淵。作為人類,作為一衣帶水的鄰邦,我們感同身受。

    因為,在日本地震發(fā)生的前一天,中國偏遠的云南盈江縣遭遇5.8級地震,25位同胞罹難,250余人受傷,28萬多人受災;

    因為,3年前的汶川大震還不曾走遠,逝者之傷、生者之痛,依然讓我們悲傷、惦念、掛牽;

    因為,每一場災難,都是人類共同的悲劇。除了真切感知自身的渺小與卑微之外,我們根本無法預知,大自然何時會再次伸出它痛擊人類的災禍之手。

    悲憫,是所有獲知災情的人們共同的感受。不管你是身處災難現(xiàn)場,還是令人震驚的影像的觀看者;不管你是在為災區(qū)的朋友親人擔憂,還是慶幸自己遠離危險,作為人,作為人類的一分子,他人的痛苦與危難,同樣會讓我們揪心難過。國籍、民族、文化,甚至仇恨、怨懟和紛爭,在巨大的人類災難面前,都變得無足輕重。

    除了攜手共渡,我們別無選擇。災難讓人措手不及、驚恐不安,災難也讓人彼此親近、團結(jié)互助。

    對于日本的這場震災,有一部分中國人的心情表現(xiàn)得可能有些復雜。畢竟,中日之間曾經(jīng)有過那樣一頁不快的歷史,有關戰(zhàn)爭的深刻記憶,時而會讓過去的殺戮與罪責重新浮現(xiàn)。

    盡管人們清楚,今天經(jīng)受天災折磨的日本人,并非當年舉起屠刀的軍國主義者;每一個具體形象的個人、家庭,也不是抽象概念化的集體名詞。但是,常識和道義,有時候很難跨越感情障礙,悲憤和仇怨在代際間傳遞,隔膜很難一下子消除。

    不必看重網(wǎng)絡上的某些過激言論,也無須太在意那些幸災樂禍之情。如果以“天譴”來理解地震對生命的剝奪、家園的摧毀,那與舉起屠刀砍殺無辜者何異?從彼岸的災難中,獲得幾許復仇的快感,不過是極度的自私與狹隘,跟愛國絲毫不沾邊。極少數(shù)人的殘忍邏輯和無稽之談,根本不能代表全體網(wǎng)民和中國民眾。

    糾纏于仇恨之中,只會讓沖動淹沒理性,讓冷酷替代慈悲,讓偏執(zhí)驅(qū)趕寬容。其實,在中日兩國悠久的交流歷史中,不快只是短暫的一瞬,根本沒理由也沒必要讓上幾代人的仇恨代代相傳。即便中日兩國眼下和將來還會因為種種原因產(chǎn)生矛盾、紛爭,但這也不意味著仇恨需要延續(xù)。恰恰相反,只有諒解和寬容才是解決歷史和現(xiàn)實沖突的基礎,也只有放下歷史包袱,才可能造就未來的美好。歷史不容忘記,卻可以寬;爭端難以避免,卻可以和解。

    當中國領導人致電日本天皇和首相,表達中國人民的慰問時,當中國救援隊出現(xiàn)在鄰國斷壁殘垣的震災現(xiàn)場,當許多國人“就像當年為汶川一樣流淚”時,當無數(shù)條微博在傳遞惦念和祈禱時,我們看到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人類共御災害的勇氣和決心,以及一個民族擺脫陰影后的自信和成熟。 

    在人類共同的災難面前,讓我們放下心結(jié),以愛的名義去悲憫,去關照,去幫助。這一刻,我們同舟共濟,這一刻,我們攜手共渡。傷痛因關懷而紓解,紛爭因包容而消解,生命因愛而堅強。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

呼伦贝尔市| 淮安市| 永寿县| 阿坝县| 同德县| 景洪市| 孝感市| 镇沅| 乐昌市| 万载县| 神木县| 棋牌| 潞城市| 河东区| 延边| 平凉市| 独山县| 赤壁市| 乌鲁木齐县| 卓尼县| 遂平县| 大港区| 舟山市| 桂阳县| 虞城县| 稻城县| 托里县| 襄樊市| 台东县| 林口县| 清原| 庄河市| 江西省| 文昌市| 苗栗市| 甘谷县| 彰化县| 元朗区| 鄂托克旗| 武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