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成為很多人不讀書的理由。但有意思的是,一些極其繁忙的人,他們的閱讀量同時也是驚人的。古之司馬光、近之曾國藩,以及眾所周知的毛澤東,都是如此。如果善于安排,調(diào)理得當,忙碌其實不該成為妨礙讀書的借口。恰恰相反,有時忙碌會成為讀書的推動力。怎么做呢?我以為有以下三個方法:
其一,融讀書與忙碌為一體,是所謂“擠”時讀書。
當把讀書與工作和實踐結(jié)合起來時,閱讀是一種開闊思路的休閑方式,既豐富了實踐的視角,又拓展了個人的見識,可謂是相得益彰。我們往往可以看見很多人在事業(yè)發(fā)展的不同階段,會選擇不同的書來閱讀。閱讀與實踐結(jié)合,乃至成為實踐的一部分,就是將忙碌工作與讀書融為一體了,二者就不再對立。而且,它可能成為忙碌工作時一種自我休息的方式。比如,一位編程人員讀比爾·蓋茨的傳記,一位護士讀《德蘭修女傳》,一位律師讀推理偵探小說。這種閱讀沒有直接的實用訴求,卻是與工作相得益彰。這樣,你不會感覺讀書與工作是一種對立關系。當然,也不會有人覺得你是在不務正業(yè)。這是很多優(yōu)秀人士成功的秘訣,既獲得了專業(yè)的啟發(fā),又得到了身心的滋養(yǎng)。
其二,利用零碎時間積久功深,是所謂“揀”時讀書。
人之所以繁忙,是因為沒有整塊時間去閱讀。在八小時之外,很多人也加班加點,或忙于各種應酬,看似確實沒有時間閱讀了,但其實這是一種謬見。我們總以為讀書就要窗明幾凈,正襟危坐,用一整個上午時間,泡一壺清茶才能進行,其實不然。古人云,善讀書者善用“三余”時間,歐陽修所主張的枕上、馬上、廁上,皆是讀書時間。再繁忙的工作也總有許多邊邊角角的時間,比如候車、坐車、開會前一刻鐘,入睡前半小時以及晨起一刻鐘等等。這些時間利用好,讀一小段文字,會有受益與樂趣,而這一定要是一種非功利閱讀,即不是為了某種直接目的的閱讀。由于無所牽掛,不計其功,讀起來更容易得書中三昧。所以,能在繁忙間歇轉(zhuǎn)入閱讀,又能在該應對時由靜到動,從容轉(zhuǎn)換,是一種涵養(yǎng),一種功夫。如此,善于利用零碎時間讀幾頁書,積少成多,有益無弊。嗜書如命,手不釋卷的達爾文曾經(jīng)說過,“我從來不認為半小時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時間。”其實秘訣就在這里,那些大成就者的淵博可能就來自于這里。繁忙時節(jié)總有“邊角料”,就在于怎樣利用好。從這個層次上來說,讀書何嘗不是一項人生修煉。能靜能動,自在自由,人生不斷臻至更高境界。
其三,將讀書與休閑結(jié)合,是所謂“閑”時讀書。
忙碌使人沒有時間讀書,因為很多時間不屬于我們掌握。而節(jié)假日應當是大多數(shù)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這個時間讀一點書,或讓讀書成為休閑方式的一種,則是忙碌人士讀書的最佳選擇。讀書之所以被很多人視為畏途,在于它似乎總與學習相關。其實,要善于把讀書與直接的學習訴求相剝離,而與樂趣結(jié)合。輕松閱讀,完全可以是節(jié)假日的一種娛樂方式。我們每見海灘上,運動場旁有人在運動之余、休閑之余,手捧一卷似在休息,又似在閱讀。這樣可以慢慢品出讀書之樂。所以,節(jié)假日讀書也未嘗不是一種極好的娛樂方式——不但娛身,更怡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