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李安特意為自己的新片來國內(nèi)做了一回宣傳,這還是他整整十年來,唯一一部沒有任何爭議的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說這部片子拍了四年,其實制片人吉爾·內(nèi)特之前已花了幾年的時間布置這部影片的拍攝計劃,F(xiàn)在,所有人都看到了一部近乎完美的作品,無論是從預算結(jié)構(gòu),還是藝術(shù)成效上看。
二十年來,李安只拍了11部長片,除了早年的《家庭三部曲》保持在一年一部的節(jié)奏外,后面幾乎都是兩到三年拍一部,而且題材跨度極大,更令人驚訝的是不論李安要拍什么,你都能從他的每部電影里,感受到這位生長自臺灣的男子血液中那股平靜的爆發(fā)力。
著名導演姜文在自己工作室的一面墻上貼了一幅字:“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笔遣皇钦f,想做一名好導演,只要堅守“三年磨一劍”這條鐵律就OK了?這就是“求其上”的問題。關(guān)鍵在于這個“上”,對一個導演到底意味著什么。票房?跳板?名片?虛榮心?還是面子工程?如果是指瞅準當下最火爆的題材,找一班槍手拼本子,從幾個大師的電影里摳幾個NB鏡頭,迅速貼上一個想跟文化圈套上近乎的傻大款扎錢。那別說三年磨一劍,就是鐵杵磨成針,等待他的也只有“必敗”這倆字。
多年來,“李安效應”不僅是制片圈口耳相傳的經(jīng)典案例,更是無數(shù)文藝小青年的精神圣經(jīng),每一個在藝術(shù)道路上苦苦掙扎的小導演、小攝影師,都會用李安的生活經(jīng)歷和他那本《十年一覺電影夢》的自傳勉勵自己。圈子里有句話反復被人提及,就是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羽毛”。李安從不碰倉促而來的機會,他只服從自己的創(chuàng)作初衷。而投機導演,不過就是項目經(jīng)理,按照李安的效率,得把他們“憋”成什么樣?
別以為人家三年拍一部,你一年拍三部,你就是天才,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