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姚明,人們驚嘆的,往往是姚明之高。但姚明之高,絕非僅在身高。
退役后,姚明成了上海男籃投資人,且以熟悉的籃球為切入點,試圖帶動中國三大球及中國職業(yè)聯(lián)賽的推進。前不久兩會上,姚明呼吁中國教育急需融入體育內(nèi)容。那是因為效力NBA時,他對校園體育有了感悟。有了視野之廣,探索之深,才有了思想之高。姚明試圖追求體育的“更高層次”,“搞體育,表層是為強身健體,更深層次,則是一種精神追求……”
球不打了,人卻更忙了,現(xiàn)在的姚明熱心于公益。昨天,他出席本報“蘭之夜”,不僅見證了上海慈善基金會書畫善會之成立,也成為了本報《運動匯》周刊的特邀顧問。姚明認為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理應(yīng)發(fā)揮更大社會作用。行善,姚明一直保持著曝光率,不過,出席活動,他又很低調(diào),一如昨晚執(zhí)意不肯坐上第一排嘉賓座,“我個大,會擋后排人視線……”
雖沒得過冠軍,姚明的國際影響力,少人能比。體育的功能,并非只有競技,而更多是一種價值觀的傳播。在休斯敦,又有多少人,因為姚明,重新認識了中國?其對籃球的探索,對體育內(nèi)涵的理解,對體壇名人的社會作用,甚至其本身的思想境界、道德水準、文化素養(yǎng)、自身修為等,都堪稱中國體育明星之典范。我想,那才是真正的姚明之“高”。
姚明念舊,退役后,重返“夢開始的地方”。接手上海男籃,沒給他帶來財富的增長,他卻依舊傾情投入,對CBA之路傾力探索。這理應(yīng)成為上海體育的一塊“試驗田”、中國職業(yè)聯(lián)賽的一張“晴雨表”。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姚明再“高”,欲成大事,仍需更多幫襯扶持。上海體育已亮出姚明這塊“金字招牌”,欲以他為推動力,打造都市體育文化的拳頭產(chǎn)品。目標明確了,不過想要真正經(jīng)營好品牌,仍需更多人來為姚明“傳球”。姚明雖已不打球,但賽場之外,仍需要更多的“隊友”,來給他“傳球”,甚至“喂球”,讓他來個“大灌籃”!別忘了,現(xiàn)在姚明的主場,不在休斯敦,而是在上海,就在你我的身邊!(閻小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