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為師之德

時間:2013-09-25 13:33   來源:人民日報

  立志于學、孜孜以求,做到學高;返身而誠、誨人不倦,實現(xiàn)身正,做到這兩點,庶幾可為良師

  前段時間,關于將教師節(jié)改為孔子誕辰的爭議鬧得沸沸揚揚!疤煜挛墓僮,歷代帝王師”,孔子是中國第一位民間教育家,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把公平作為教育最重要的價值之一。把孔子誕辰作為教師節(jié),實際上是賡續(xù)傳統(tǒng)文化、傳承為師之德。

  《禮記·學記》中說:“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倍偈嬉哺嬖V漢武帝:“南面而治天下 ,莫不以教化為大務!睔v朝歷代都尊師重教,因為唯有教育才能培養(yǎng)賢才,而賢才則是治國之本。在現(xiàn)代社會,教育是社會文明的基礎,教育發(fā)展的程度決定社會文明的程度;不重視教育,不尊重教師,社會就不會走出野蠻狀態(tài)。

  提高教育水平,關鍵是提高教師素質(zhì),而教師素質(zhì)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問,二是品行,或者說是智和德。人們常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來形容理想中的老師,學高則智,身正為德。實際上,德與智緊密相連,智本身就是德。智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智慧,智慧的重要內(nèi)涵是愛智求真、善于思辨,能明是非、定對錯、辨美丑。如果沒有智,就不知道如何愛學生,愛得不當,適足以害之;如果沒有德,即便是學而不厭,也難以做到誨人不倦。因此,唯其學高,方能身正;唯其求真,方能向善。

  師德之高,在于愛生,無論是學高還是身正,最終都要體現(xiàn)為對學生的愛。有教無類,不論家庭出身、貧富貴賤、智力高低,都應該一視同仁,付出同樣的愛。愛學生不是用一個模式教育學生,而是要因材施教,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天賦和個性進行傳道授業(yè),讓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愛學生,不能錯愛,也不能溺愛,這需要為人師者細心體察、言傳身教。

  然而,近年來,關于師德的負面新聞卻屢屢曝光。從大學教授、中學校長到幼兒園教師,都出現(xiàn)師德有虧的問題,或是學不高,抄襲論文、學問作假;或是身不正,不僅不愛學生,反而出現(xiàn)性侵學生、虐待學生等極端事件。盡管只是極少數(shù),但是流弊所及,如何讓學生尊師,焉能讓社會重教?究其原因,在社會層面,教師的工資待遇、社會地位一直偏低,人微言輕,知識不如金錢受人尊重;在個人層面,一些老師缺少職業(yè)榮譽感,鬼迷心竅,其身不正,更不知師德為何物。

  前不久,教育部宣布年內(nèi)出臺“師德紅線”,考核不合格可一票否決,體現(xiàn)出政府扶起師德的決心。然而,一紙行政命令能否涵養(yǎng)師德,尚有待觀察。無論時代如何變化,教授謹守師德、潔身自好,總要從“學高”和“身正”亦即智和德兩個方面努力。立志于學、孜孜以求,做到學高;返身而誠、誨人不倦,實現(xiàn)身正,做到這兩點,庶幾可為為人師表的良師。

  當前,不時看到中國游客不文明行為的報道。為什么中國人花了錢,反而不能贏得尊重?所謂“禮儀之邦”,難道只能徒具“禮儀”虛名?這個時代,物質(zhì)生活日漸豐裕的中國人,正面臨著“有了錢后如何有教養(yǎng)”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教育是最重要的一把鑰匙,因為移風易俗莫善于教育。教育之中,唯學高身正的教師,才能把教養(yǎng)的種子埋在幼小的心靈里;唯高山仰止的師德,才能引導社會崇德尚義,如水之就下,翕然從之。

  《荀子·大略》中說,“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崛起的中國,需要教育的支撐;教育的未來,則需要更多教師,具有學高身正的品德,成為學問的表率、行動的楷模。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

拜泉县| 阿拉善盟| 安徽省| 寻甸| 封丘县| 那坡县| 嘉兴市| 察隅县| 孙吴县| 临泽县| 阿克苏市| 绥棱县| 湖北省| 漳浦县| 鄂托克旗| 乐亭县| 和田县| 寿宁县| 德昌县| 离岛区| 青龙| 都江堰市| 铜川市| 子长县| 岳池县| 遂昌县| 彭水| 新田县| 宜昌市| 侯马市| 唐河县| 龙胜| 昌黎县| 乐安县| 太白县| 阳曲县| 定结县| 德清县| 荣昌县| 新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