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悔”,來自金庸小說。其中名門正派得俠女被邪教魔頭引誘,自此身敗名裂,最后死在恩師掌下,她給自己的女兒起名“楊不悔”——是她對這一段癡情和一生抉擇下的注解。
少年時做的事,大體來說,沒什么可后悔的——偷偷吸過幾支煙,出于害怕上交了男生寫來的求愛信,貪看小說以至于高考失利……第一是后悔無益;第二也難言對錯;第三如果連年輕人都不犯錯,是不是人生也太死氣沉沉?
不悔是年輕人的福利,是對愛情的執(zhí)著,一旦超越感情事,跨過青春期,則往往令人反感,是一種死不改悔了。比如寧財神說起自己吸毒這件事,口氣輕描淡寫,“完全不后悔”——他忘了嗎?就在沒多久之前,他還痛哭流涕地寫過悔過書,難道當(dāng)時的他,就是裝裝樣子?
我想我明白他的意思,你們關(guān)注我,是因為我的作品,不是因為我的操守;那么,只要我能繼續(xù)編劇,你們就會繼續(xù)收看。既然如此,循規(guī)蹈矩有什么用?他很直白地說:“對我們來說,其實最重要的還是作品吧!
作品確實很重要,但誰的作品能好到天上再沒有差評?誰能出色到讓天下人一方面皆欲殺之,一方面憐惜其才?古往今來,多少懷有大才華的人,被讀者或觀眾一旦拋棄,就永無重生之機。更不必說,毒品對身心的巨大傷害,它令人迷幻,令人亢奮,但就是不能讓人維持良好健康的生活及工作狀態(tài)。
創(chuàng)作《蒂凡尼早餐》的杜魯門·卡波特,少年便成名,之后酗酒吸毒無度,得罪上流社會,喪失創(chuàng)作力,最終貧病交加而死。惠特尼·休斯頓常年吸毒,人失控到要每天用紙尿布,最后因毒品過量而死……他們都曾經(jīng)有過好作品,非常非常好的作品。而他們,為了那吉光片羽般的快感,把靈感、肉體、事業(yè)心、健康……全都賣給了毒品。
前車有鑒,而后車總有盲目的樂觀:“他們是他們,我不會這樣!薄麄兌夹陌a難戒,我是可以的;他們都是毒品的奴隸,我是毒品的主人;他們愚蠢他們軟弱,我不是……也許,從開始吸毒那一天起,你就是“他們”中的一員。如果能痛改前非,在家人、親友及一些機構(gòu)的幫助下,未必不能有改善,但如果態(tài)度是“完全不后悔”……
那我們也只能說,走著瞧了。反正有一位緝毒警察已經(jīng)發(fā)話了:“如果他再沾的話,肯定逃脫不了打擊的下場!薄。ㄈ~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