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麥拉寫的《心里的海峽有多遠》,我扣心自問:我心里的海峽有多遠?實話說,我心里的海峽并不遠,很小,我就遙望著臺灣海峽,想海峽那邊的親人,想她們生活的可好,想她們是不是也想海峽這邊的我?
麥拉說海峽的分割雙方都有原因。大陸一味的恃強凌弱,不但不會讓弱者心服,反而會使其心中不斷增添對鄙視。“大陸經(jīng)常打壓臺灣”,在民進黨和臺灣媒體的宣傳下可能已成為臺灣同胞心中的共識……我想問麥拉,當一個人經(jīng)常在你面前舞動拳頭向你挑釁,當與你有血緣關系的兄弟吵著分家,你然道就不能發(fā)表點意見?就不能據(jù)理力爭?更何況國際關系有國際關系的準則,不適宜的言行中國政府如不出來制止,豈不成另一個清政府?
麥拉還說:中共政府從未統(tǒng)治過臺灣這是事實,國民黨政府截至2000年也不過統(tǒng)治了臺灣60余年。如果那個在近一百年里唯一統(tǒng)一過兩岸的“中華民國”(雖然只統(tǒng)一過四五年)的現(xiàn)狀很尷尬的話,我想,臺灣同胞對“大中國”的向心力何其的微弱便可想而知了。談統(tǒng)一,我們真的需要大胸襟、大智慧……我還想問麥拉,既然你說明朝之前就有大陸移民臺灣,直到明末,在臺灣定居的幾萬大陸移民還是以盜匪、貧民、走私商人等底層民眾為主。鄭成功驅(qū)逐荷蘭人之后,帶來了軍隊、家屬及部分遺民。在清廷實行遷海之際,鄭氏又從福建漳、泉一帶組織大批移民大量遷往臺灣,使在臺灣的大陸移民達到十多萬。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清政府允許大陸“良民”自由遷往臺灣。特別是光緒元年(1875年)臺灣大力招墾,至1895年臺灣被日本侵占時,大陸移民及其后裔已超過200萬,他們的后代構成了今天臺灣的“本省人”。日占的半個世紀里,大陸移民的遷入基本停止。1945年臺灣光復至1949年,大批國民政府軍政人員及其家屬和一些大陸移民遷入臺灣,他們及其后裔構成了今天臺灣的“外省人”。翻閱歷史,麥拉講的一點沒錯,可麥拉怎會不知大陸統(tǒng)治臺灣的歷史何止百年?臺灣同胞對“大中國”的向心力怎會微乎其微?說香港道澳門,百年之后,不還是一個中國,同是炎黃子孫?!
就拿我來說,從小生長在隔海相望的福建,每每去廈門上鼓浪嶼爬日光巖看大小金門(天氣好時),感受著海風拂面,臆想著海那邊的親人,我真的像黃河長江兩岸的居民,會有日日思君不見君,供飲一江水的傷感。雖海峽兩岸所受的教育不同,可我依然會思念不曾謀面居住臺灣的親人……不管海峽那邊是不是去中國化,是不是想獨立,我都像祖國大陸大多數(shù)人一樣,早就對臺灣人(不管是藍是綠是紅是不是本土)相逢一笑泯恩仇,不再仇視,只有微笑。更堅信再大的風浪,再厚重的陰霾,都無法阻斷海峽兩岸一脈相承的親情,無法掩蓋我們是同宗同祖黃皮膚黑眼睛中國人的事實。
說真的,我不信麥拉說的當臺灣人普遍不覺得自己是中國人時,他認為中國人也該有“被檢討”的空間。我也不信一個逆歷史潮流的政黨(民進黨),用奧步的手段愚民百姓;一個連自己祖宗都不肯相認,禮義廉恥全無的麻煩制造者,即使能得一時之快,又怎么可能得一世之名?臺灣,即使再怎么去中國化,它都無法改變血脈相連是中國人的事實!無法改變用漢字說漢語同祖同宗的歷史!
想來,麥拉也陷入了臺灣的紛爭,只能在藍與綠,“是”與“非”中做他意識形態(tài)上的選擇;想來,陳水扁當局就希望臺灣百姓能在他畫下的怪圈中做選擇:你要不是愛臺灣,就一定是毀臺灣;愛臺灣,你就得允許他搞“臺獨”,去中國化;要不,你就是中共的同路人,支持臺商投資大陸搞垮臺灣經(jīng)濟……不管你怎么選,他都沒有錯!執(zhí)政無能,貪污腐化,言而無信,自個兒住日式建筑的“總統(tǒng)府的陳水扁,早把臺灣海峽劃歸太平洋的陳水扁,麥拉真要想解臺灣海峽之謎,就該去問問陳水扁,他心中的海峽有多遠?他與臺灣百姓的距離有多遠?
看了麥拉寫的《心里的海峽有多遠》,我想說我心里的海峽已是祖國懷抱中的山川河流,與長江黃河并駕齊驅(qū),正無距離地孕育著千千萬萬華夏子孫!(單福山)
(以上文章僅代表網(wǎng)友個人觀點,不代表中國臺灣網(wǎng)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