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wǎng)  >   評論中心  >   網(wǎng)友快言

保護文物,留住鮮活歷史記憶

2017年06月20日 21:20:00  來源:中國臺灣網(wǎng)
字號: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一經(jīng)播出就紅遍全國,本片把文物修復師這一職業(yè),從幕后帶到全國觀眾面前的同時,也再次提到了文物保護,這一看似老生常談的話題。

  文物,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釋是:文物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shù)、科學價值的遺物和遺跡。它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文物是指具體的物質(zhì)遺存,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須是由人類創(chuàng)造的,或者是與人類活動有關的;第二,必須是已經(jīng)成為歷史的過去,不可能再重新創(chuàng)造的。

  文物,即帶有文化內(nèi)涵的物件。這些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在科技和經(jīng)濟發(fā)達的當今社會,或許很多人都認為已經(jīng)很少能提供真正實用的價值了,但它們所擁有的文化內(nèi)涵,卻比實用性更珍貴,更無法替代。

  文物是冰冷的,甚至很多已經(jīng)斑駁,失去了最初的功能,但其背后所述說的故事,卻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留下無數(shù)璀璨瑰寶,留下數(shù)不盡的歷史故事。人類的發(fā)展歷程始終都離不開誕生與傳承,而一個國家想要興旺發(fā)達生生不息同樣離不開這些。文化、歷史以及匠人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力量源泉,我們要保護和弘揚它們,中國才會更加光彩照人。

  中國設立首個“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日”,為的就是留住中國鮮活的歷史記憶,文化、歷史不能用經(jīng)濟指標來衡量,它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力量源泉,光有文化沒有文物的歷史是空骨架的,是不飽滿的;文物作為文化的載體,使得歷史文化鮮活化。我們不僅需要柴米油鹽的日常,同時需要精氣神的滋養(yǎng)。聽說,無法感同身受;想象,不如身臨其境,保護文物,讓歷史記憶變得鮮活,讓中華魅力永久流傳。(中國臺灣網(wǎng)網(wǎng)友:楊盟羽)

     。ū疚臑榫W(wǎng)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wǎng)觀點)

  

[責任編輯:李杰]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后
七日視點
視頻
三亚市| 祥云县| 澎湖县| 凤山县| 吉安市| 潍坊市| 泸西县| 朔州市| 调兵山市| 永修县| 达州市| 洛扎县| 台前县| 泽普县| 泾川县| 龙江县| 登封市| 宝鸡市| 厦门市| 甘南县| 融水| 平泉县| 通州区| 包头市| 沾益县| 海宁市| 方山县| 南昌县| 华宁县| 浑源县| 福泉市| 准格尔旗| 同江市| 吐鲁番市| 宜阳县| 葫芦岛市| 若尔盖县| 耿马| 静宁县| 南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