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陳茂雄:民進黨兩條路線都挫敗

2009-02-11 10:50:00
來源:
字號

  民進黨中常會討論增設(shè)“社會運動部”,將今年定位為“社會運動年”,以期結(jié)合島內(nèi)民間力量展現(xiàn)強而有力的監(jiān)督機制。臺灣《蘋果日報》今天發(fā)表署名文章對此指出,民進黨未建黨以前,黨外人士分成議會路線與群眾路線兩大體系,壁壘分明。走議會路線的人主張參與選舉,透過公職人員改革“政府”,并使在野勢力茁壯;主張群眾路線的人認定在野勢力太薄弱,應(yīng)該著重群眾運動,以增強在野勢力。民進黨建黨后,群眾路線與議會路線并進,政治民主化之后群眾路線衰微,執(zhí)政后群眾運動幾乎消失。2000年至2004年是綠營氣勢鼎盛時期,2005年以后氣勢逐漸衰退,有人認定是放棄群眾路線所造成,所以主張再走群眾路線以吸收中性選民。他們認定純綠與純藍的支持民眾只占少數(shù),多數(shù)民眾沒有既定立場,以前的群眾運動吸收了沒有既定立場的中性選民,才使民進黨茁壯,執(zhí)政后的民進黨就是放棄群眾路線才造成衰退,事實上這是嚴重的誤會。

  文章認為,以前的群眾運動促使黨外勢力以及后來的民進黨茁壯,是因為國民黨政權(quán)獨裁與腐化,才使群眾路線有很大的空間,演講會可以吸引滿場的聽眾,敢罵國民黨的人就變成名嘴。政治民主化之后,群眾路線已逐漸失去著力點,演講會也吸收不到聽眾。民進黨高層或許還不知道,選舉時的聽眾是動員來的,若不動員,連政治明星都難以吸收上百的聽眾。

  群眾運動最主要的功效是挖執(zhí)政黨的瘡疤,可是目前國、民兩黨的同構(gòu)型相當高,綠營的群眾運動只在凝聚深綠民眾,沒有能力吸收中性選民,對擴張政治版圖毫無幫助。有不少人積極挖國民黨以前獨裁年代的瘡疤,可是能夠影響的只是目睹過國民黨惡行的人,年輕一代并沒有看到以前國民黨的惡形惡狀,綠營能影響的群眾其年齡層逐年提升,綠營的勢力當然衰退。有人過度迷信群眾運動,忘了國、民兩黨同構(gòu)型提升之后,決戰(zhàn)點在于人脈。

  群眾路線式微之后,綠營的議會路線當然隨之衰退,而藍營的氣勢就相對提升,主要的原因是在人脈方面藍營遠比綠營強。以前是民進黨清廉而國民黨腐化,所以還有能力與國民黨的人脈抗衡,目前兩黨的同構(gòu)型提升,綠營當然要輸給藍營。
 
  文章最后說,有政治資源就容易建立人脈,可是執(zhí)政8年的民進黨人脈方面并沒有進步,難怪議會路線與群眾路線一樣日趨萎縮,氣勢衰退是必然的。民進黨要恢復(fù)氣勢,不是擴展人脈,就是建立良好形象以吸收中性選民。(作者陳茂雄,臺灣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臺灣安全促進會”會長)

更多精彩評論
 

[責任編輯:趙靜]
兴业县| 康平县| 三亚市| 云安县| 牡丹江市| 北碚区| 武胜县| 息烽县| 蒙阴县| 塘沽区| 松阳县| 会昌县| 平阳县| 白山市| 深州市| 五峰| 丹寨县| 石台县| 涞水县| 炎陵县| 宿松县| 东源县| 南充市| 泸西县| 株洲市| 伊金霍洛旗| 淳化县| 泸溪县| 陈巴尔虎旗| 嵊泗县| 都匀市| 西宁市| 佳木斯市| 双峰县| 肥乡县| 平谷区| 金秀| 西丰县| 麻栗坡县| 和林格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