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念馳:當前兩岸關系重要問題芻議
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在《中國評論》月刊10月號發(fā)表專文《當前兩岸關系若干重要問題芻議》。作者認為:“臺灣是個選舉社會,各種選舉,周而復始,誰輸誰贏,自有原因,切不宜將勝負與兩岸關系掛鉤。贏輸與兩岸關系雖有關系,但不可將贏看成兩岸關系的成功勝利,輸則是兩岸關系的失敗!倍白摺餐l(fā)展、共同繁榮、共同治理’道路,無論付出多么大代價,都是值得的,它雖然不能馬上改變一切,但它的結果是不言而喻的,將這段歷史評為“最好時期”是毫不為過的。我們應該從歷史大趨勢去看問題,要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上去認識問題!
文章內(nèi)容摘編如下:
有人說,2008年以來,“兩岸關系是處在歷史的最好時期”;但也有人不同意此說,到底應當怎么看形勢,這個問題很重要。
為什么兩岸還不能統(tǒng)一起來,究其原因,乃是長期分離的結果。甲午戰(zhàn)爭導致臺灣割讓,為日本占領51年;解放戰(zhàn)爭導致蔣氏政權退踞臺灣,又長達62年;彼此隔絕,不往來不對話不談判,能不異變乎?兩岸因不通而不統(tǒng)。要根本解決這問題,須從“三通”(通航、通商、通郵)著手,只有“通”起來,才能把歷史造成的冰山,一點點融化起來。
長期以來,兩岸的對抗、不信任,選擇不同制度,接受不同生活方式,造就“臺灣意識”,形成“臺灣主體意識”,追求“臺獨”,出現(xiàn)認同混亂……這是長期分離分治的結果,也是缺乏共同的記憶、經(jīng)歷、追求與認同的必然結果。要改變這一切,不是三年五載可以完成的。2008年后,重新執(zhí)政后的國民黨與馬英九,選擇承認“九二共識”,走“三通”光明大道,擁戴“和平發(fā)展”,走“共同發(fā)展、共同繁榮、共同治理”道路,逐步形成新的認同,構筑起新的命運共同體……。走上這條道路,無論付出多么大代價,都是值得的,它雖然不能馬上改變一切,但它的結果是不言而喻的,對造就最終統(tǒng)一,是極其有利的,將這段歷史評為“最好時期”是毫不為過的。我們應該從歷史大趨勢去看問題,要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上去認識問題。
我們雖然不能馬上改變臺灣藍綠板塊,也不可能馬上改變臺灣的認同,但短短的三年,已讓兩岸關系出現(xiàn)了深刻變化。這種變化開始改變一百多年來兩岸關系的結構,這種深刻變化足以影響兩岸的未來,它甚至啟動了兩岸的統(tǒng)合。統(tǒng)一作為一個過程,事實已經(jīng)啟動。這難道不是多少代追求統(tǒng)一的同胞夢寐以求的事情嗎?“和平發(fā)展”作為新的歷史使命,如果有四年八年或更多一點時間,讓兩岸的碩果不止結出十五項,當達到三十至五十項之日,一個新的兩岸關系就會誕生。那么,臺灣不管誰執(zhí)政,兩岸關系就不可能簡單地倒退到過去,難道我們不應當為此叫好嗎?(本文轉(zhuǎn)載時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