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渡”端午節(jié) 兩岸一家親

時間:2009-05-29 09:36   來源:新華網(wǎng)

  新華網(wǎng)福州5月28日電(記者 胡蘇)“歡喜船入港,我君走船人,蚶江與鹿港,對渡來通航……”伴隨著歡快的民謠和喧天的鑼鼓聲,兩岸共同信奉的海上保護神的象征——“王爺船”被送入大海,掀起了“閩臺對渡文化節(jié)”的高潮。

 。翟拢玻溉,福建省與臺灣鹿港鎮(zhèn)公所、臺灣鹿港文教基金會、臺灣民間古物文化交流協(xié)會等機構(gòu)合作,在福建石獅蚶江鎮(zhèn)共同舉辦第三屆“閩臺對渡文化節(jié)暨蚶江海上潑水節(jié)”。一百余位臺灣鄉(xiāng)親應邀前來,與大陸同胞共同慶祝端午佳節(jié),紀念兩岸間延續(xù)了兩百多年的“對渡文化”。

  火鼎公、火鼎婆抬著大火盆,扭著大秧歌;臉上貼麻子、手上搖扇子的老阿婆一路走一路唱;光膀子的漢子拍著結(jié)實的大胸脯……

  眼前火熱的蚶江民俗表演,讓參加對渡節(jié)的臺灣參訪團執(zhí)行長蔡崇熙興奮不已!敖裉旒仁菍Χ晒(jié),也是端午節(jié),我看蚶江與鹿港的端午習俗如出一轍,”蔡崇熙說,“就連鹿港的端午粽子,無論外形還是口味,都與石獅的粽子一模一樣。”

  石獅蚶江地處閩南沿海,與臺灣鹿港相隔僅130多海里,兩地民眾自古以來就在這片海域上乘船往來。清乾隆年間,清政府特令開放蚶江與臺灣鹿港對渡,蚶江成為大陸與臺灣交通貿(mào)易的中心港口。如今,兩地對渡已經(jīng)從當年的經(jīng)貿(mào)往來逐步演變?yōu)橐环N文化習俗。

  蔡崇熙告訴記者,他的祖籍在福建泉州東石!扒宄∷氖拍,我的先祖就是從蚶江古渡口乘船遷移至臺灣。祖先們帶去了福建人的風俗習慣,并扎根臺灣。現(xiàn)在臺灣鹿港保留下來的很多民俗,幾乎與海峽對岸完全相同。”

  龍舟競渡,潑水祈福,這是石獅蚶江傳承了300多年的端午習俗。28日下午,數(shù)十艘大小船只又聚集在蚶江后垵澳古渡頭,展開了一場酣暢淋漓的“潑水游戲”。

  “清涼的海水潑過船去,美好的祝福帶給對方”。蚶江漁民蔡榮勝告訴記者,“端午節(jié)的海水是吉祥之水,潑到就是福氣!”

  據(jù)當?shù)厝罕娊榻B,蚶江“海上潑水”最早見于明,盛行于清,也是蚶江和臺灣鹿港對渡的產(chǎn)物。清朝年間,隨著蚶江與臺灣貿(mào)易往來的密切,雙方的民間文化交往十分活躍。每逢端午節(jié)慶,蚶江、鹿港兩地民眾在海上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祈求風調(diào)雨順。時值春夏之交,天氣炎熱,兩岸船民便駕船競渡,追逐潑水,驅(qū)熱消暑,祈求吉祥。后逐步演變?yōu)橥ㄟ^潑水活動,交融情誼,互送祝福。

  在對渡節(jié)開幕式上,虔誠的船民焚香鳴炮,將代表著海上保護神的“王爺船”送入大海。

  參加對渡節(jié)的不少臺灣鄉(xiāng)親告訴記者,“放王爺船”也是兩岸共同的端午習俗。不僅在蚶江有供奉“王爺船”的“五王府”,在臺灣多個地方也有“放王爺船”儀式,而且場面講究、儀式隆重。

  在對渡節(jié)開幕式上,臺灣鹿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王康壽告訴新華社記者,兩岸自古血脈相連,經(jīng)過多年隔絕之后終于逐漸恢復往來,希望今后交往更加緊密,就像兩岸民間流傳的“對渡潑水”民謠所言,“歡喜船入港,兩岸心相同,盼君早歸航,潑水喜團圓!

 

編輯:楊云濤

相關(guān)新聞

圖片

漠河县| 吕梁市| 利辛县| 盱眙县| 开原市| 天长市| 潞西市| 土默特右旗| 磴口县| 上饶市| 会昌县| 红河县| 昌宁县| 彭山县| 赣州市| 皮山县| 平阴县| 保定市| 京山县| 崇州市| 南华县| 平江县| 依安县| 威海市| 定襄县| 镇原县| 彭山县| 双江| 密云县| 合川市| 庆安县| 鄱阳县| 雷州市| 海口市| 理塘县| 芒康县| 双鸭山市| 信阳市| 南平市| 海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