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臺媒報道,臺灣“12年國教社會領(lǐng)域課程綱要”草案日前曝光。在歷史部分,新課綱將略古詳今,將重點放在臺灣最近500年脈絡,強調(diào)臺灣是多元族群,并將“原住民族”單獨成項。同時,新課綱將不再明確區(qū)分臺灣史、中國史及世界史,而是將中國史并入東亞史學習,相當于將歷史課本簡化為臺灣史與世界史兩部分。
消息一出,島內(nèi)外輿論嘩然。許多專家學者和網(wǎng)友批評這份課綱充滿“臺獨”的意識形態(tài)。就連被稱為“深綠喉舌”的某島內(nèi)報紙都坦言,新課綱目的就是為構(gòu)建“以臺灣為主體的下一代史觀”。
欲要亡其國,必先滅其史。自去年“5·20”以來,蔡英文當局除了在歷史教科書上動手腳之外,還大搞“去蔣”“去孫”“去孔”活動,拒絕祭拜黃帝陵,降格鄭成功祭典等,一樁樁一件件,目的就是讓島內(nèi)民眾不再有中國人的認同。
新課綱的本質(zhì)昭然若揭,但其論述仍具有迷惑性。比如持“臺獨”史觀的歷史學者們刻意把臺灣當做一個“超然”實體,不論是鄭成功、清政府、“國民政府”還是荷蘭、西班牙、日本,都歸之于“外來政權(quán)”,在臺灣的管轄統(tǒng)治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歷史劇。而在文化方面,親綠人士也用了類似手法,用起了“中華文化只是臺灣文化一部分”的表述,把原住民文化、荷蘭文化、西班牙文化、日本文化與之并列,儼然一幅“百花齊放”的格局。
蔡當局之所以有這樣荒謬的舉動,目的就是為了一個荒謬的目的——讓臺灣年輕人不再有中國人和中華文化認同,造成事實上的“臺獨”。然而,這種做法最終只能是自欺欺人。短期來看,臺灣部分年輕人會出現(xiàn)史觀和國家認同上的一時錯亂,固然會給兩岸關(guān)系造成一定的沖擊。從長期看,中華文化之根并不隨政治而動。就算是天天高喊“去中國化”的民進黨人,私下里還是經(jīng)常拜關(guān)公、拜媽祖,端午節(jié)也要組隊劃龍舟,甚至到福建去祭祖。而在網(wǎng)絡時代,臺灣年輕人可以接收到課本以外更多的信息,臺灣年輕人親自到大陸求學、旅游、就業(yè)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兩岸是不是一家人,是不是屬于同一民族,有共同的血緣、歷史、文化,臺灣年輕人自有辨別能力。想靠改教科書限定他們的史觀只能是“癡人說夢”。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