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楚瑜有可能出來選臺灣領(lǐng)導(dǎo)人,很多人都勸馬英九要與宋好好談,不能輕忽。
就像馬英九上臺,主要是陳水扁貪污倒行逆施所致,而宋楚瑜的出來,又是馬輕忽所致。馬清白不貪,在兩岸政策上行穩(wěn),但就是判斷能力有差,對統(tǒng)一的方向老是畏懼,這在國民黨中已大失人心,他若向綠營“求好”,得不到一張票,但在藍營已失了很多票,故宋楚瑜被激而出,吸引了大量不滿藍綠的選票。
2008年,宋根本沒想有出的念頭,他全力助馬,若馬做的好、有威有恩,宋也樂觀其成,不給他做事也好,若要他做,他最有理想的是做好兩岸工作,好好對統(tǒng)一盡點廉頗之功,他對身邊的人講了這些想法,但是馬不理,不但宋不滿,很多藍營人士都不滿,宋就成了吐苦水的所寄。
宋楚瑜是在7月初約見他的老部屬,準備推出“立委”,當時還沒有參與“大選”想法,但他在電視上講他的想法,支持率就有10%,以后宋的聲勢一直穩(wěn)定上揚。
宋參選對誰有利?這是媒體關(guān)心的焦點。藍軍的反應(yīng)是“出來攪局”,徒讓蔡英文得享漁利。蔡若當選,則兩岸關(guān)系必然倒退。
然而,有些人則說宋出來未必不好。他們認為所謂的“臺灣利益”,是必須在“中國利益”這個大前提之下的。也就是說,必須有助于中國的崛起,有助于國家統(tǒng)一,能共同參與中國復(fù)興,才是真正的臺灣之大利所在。馬雖然承認“九二共識”,但又向大陸擺高姿態(tài),向“臺獨”獻媚。加上馬英九行政能力不佳,使大陸加惠臺灣人民的政策也大打折扣。
而宋楚瑜參選,最重要的意義要看他能提出什么樣的論述。任何政權(quán),不論什么制度,什么時代,要得到支持,關(guān)鍵還是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所謂“事有順乎天理、應(yīng)乎人心者”。能不能獲得民心,帶動民氣,甚至引領(lǐng)風潮,關(guān)鍵在于能否提出一個合于時代需要的中心思想,而這個中心思想,也總能形成一個綱領(lǐng),被歸納成一兩句易于掌握的口號。
有識者指出,國民黨要有自己的新論述。然而,這個論述一直提不出來,于是整個臺灣仍受制于李扁時代的“臺灣主體性”。不幸的是,“臺灣主體性”是個虛幻的論述,李扁的“臺灣優(yōu)先”,成為20年來臺灣政壇唯一的政治正確。由于馬沒有提出新論述,即使馬英九過去旗幟鮮明地反對“臺獨”、即便許多人相信馬的內(nèi)心并不是“臺獨”,都無法扭轉(zhuǎn)馬在此一論述下“低頭”的趨勢。由此可知,宋的參選,其重要性在于宋的新論述能否成功,而不在于宋個人能否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