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wǎng)8月2日消息 據(jù)臺灣媒體報道,臺南安平區(qū)延平老街,是臺灣最早出現(xiàn)的市街,從300多年前荷蘭占據(jù)時,就已經(jīng)見證繁華,留下“臺灣街”封號,也因為商業(yè)蓬勃帶動新思維流轉(zhuǎn),讓街屋樣貌融合洋派樓房和當?shù)毓咆龋饔酗L情。因而,延平老街也被稱為“臺灣第一街”。
延平老街位在安平路與中興街的精華路段區(qū),是17世紀荷蘭人在臺灣所建造的第一條商業(yè)大道,當時有個響叮當?shù)拿枴芭_灣街”,清朝時期,店家林立,又被稱做“市仔街”。今天,老街保存下長達一世紀之久的手工棉被行、古味蜜餞鋪,不僅透露出其濃厚商業(yè)氛圍,也在傾訴老街悠久歷史軌跡。
隨著時代變遷,延平老街舊聚落建筑逐漸成為了大熔爐,既有洋派西式樓房屹立,也有在地紅磚瓦屋,更有朝巷走弄;還有當時臺灣水師副總兵魏大猷后人留下的古厝,同時被列為臺南市定古跡的特殊古建物,稱做“單伸手”。
報道稱,盡管建筑風格大不同,但安平獨有的劍獅門飾,卻成老街聚落家戶共同點,劍獅嘴咬雙刀,代表雙管齊下,驅(qū)邪又避兇,刀鋒朝左,有祈福意味,刀鋒向右,則有避兇之說。
而憑借靠海之便,特色蝦餅、大石蚵、海鮮美味,成為老街的招牌,古味美食同樣為繁華老街做見證。
時光演進,老街的樣貌也在逐步蛻變,原本保留著清朝時期城市規(guī)制,彎曲街道只有3米寬,汽車無法進入。在1994年,經(jīng)過拓寬,成了如今6米現(xiàn)貌。走在延平老街上,感受著歷史演進,也別忘了面貌翻新的舊街聚落,其背后的老故事值得細細探尋。(中國臺灣網(wǎng) 孫金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