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guān)鍵詞:
中國臺灣網(wǎng)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北京十年平均氣溫異常偏高 暖干化趨勢亟需警惕

2011年06月03日 22:05:49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北京市氣候中心最新統(tǒng)計:2001年至2010年,北京平均氣溫比前30年(1971年至2000年)上升了1℃。

  “這相當(dāng)于把北京向南推進了近300公里”,氣象專家張明英指著地圖說,從這一氣溫指標看,北京人過去的10年相當(dāng)于生活在10年前的河北石家莊一帶,與這一氣溫指標相似的城市還包括西安和青島。

  “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北京也不例外,”張明英說,更值得關(guān)注的是,未來10年北京要警惕暖干化對大城市的進一步威脅。

  偏高1℃,10年氣候不尋常

  高1℃,也許很多人會說:這不算什么。

  然而10年平均溫度增1℃,在氣象部門看來,這個數(shù)字并不尋常。

  世界氣象組織對天氣、氣候異常,提出了兩個定量的判斷標準:一是在最近完整的30年氣象資料中未出現(xiàn)過的情況,或稱30年以上一遇的罕見天氣現(xiàn)象;二是天氣、氣候高于平均離散值2倍以上。

  張明英說,1971年至2000年,已經(jīng)是氣候變暖的30年,北京過去10年平均氣溫在此基礎(chǔ)上,再上升1℃,應(yīng)該是一種異常天氣。

  從作物的萌芽看,10℃是萌芽期,15℃是生長期。北京變暖,肯定帶動植物生長期的變化。以小麥種植為例,小麥種植已經(jīng)因氣候變暖而發(fā)生了變化,如山東煙臺,冬小麥比過去晚播種5天。全球變暖,肯定會帶來物候變化和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變化。在國際上,加拿大這個僅居美國 之下的世界第二大小麥生產(chǎn)國,五年內(nèi)其農(nóng)作物產(chǎn)量將滑至歷史最低點;歐盟小麥的產(chǎn)量已下降近40%。

  年平均氣溫偏高1℃,也加劇了北京極端天氣事件不斷上演,以2007年為例(2007年是10年來最暖一年,也是1951年來最暖一年):

  降雪:全年降雪日僅3天,相比30年平均的13.6天明顯偏少。

  最大雨強:2007年8月1日和8月6日,安華橋地區(qū)兩次出現(xiàn)強降雨,降雨強度分別達到每小時92毫米和每小時82毫米,一小時平均降雨強度近30年之最。

  霾天:全市共出現(xiàn)陰霾天氣63天,比30年平均的31天多了1倍。

  整個10年偏暖,但總體看來,中間也有兩個明顯的偏冷年,這兩個冷年是2005年和2010年。張明英說,北京地區(qū)氣溫的年變化,有明顯的階段性。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北京一直偏暖,中間也連續(xù)出現(xiàn)了暖冬,但偏暖期也會有冷年。甚至個別時期也有冷的時段,2010年12月25日至12月31日本市平均氣溫為-3.6℃,比歷史同期低了0.9℃。

  偏高1℃,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氣象專家說,即使平均氣溫高0.5℃,對社會產(chǎn)生的影響也不可低估。很多北京人會有體會,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比,北京冬天不那么冷了,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天氣明顯減少,人們不必穿著厚厚的棉衣、棉褲、棉帽等防寒衣物了。暖冬也使農(nóng)民改變了生產(chǎn)習(xí)慣,一些農(nóng)作物生長期明顯延長。暖冬也方便冬季取暖,有利于建筑行業(yè)延長施工期。但暖冬也使衛(wèi)生部門增加了工作量,近幾年幾乎每年都有流感發(fā)生,其原因就是暖冬使各種病毒病菌易于滋生蔓延。

  專家表示,北京暖冬現(xiàn)象有自身變化的客觀規(guī)律,即上世紀八十年代后北京的氣溫變化正處于上升階段。但暖冬也與人們活動有關(guān),地球荒漠化、人口增多、植被減少、大氣污染、森林大火、燃料使用倍增、城市的柏油水泥化等都是使環(huán)境變暖的因素。

[責(zé)任編輯:吳怡]

夹江县| 汝城县| 綦江县| 新建县| 金昌市| 从江县| 平昌县| 呼伦贝尔市| 乐清市| 龙南县| 达拉特旗| 平阴县| 贵定县| 保山市| 赤水市| 砀山县| 滦平县| 治多县| 乐陵市| 古丈县| 乌拉特后旗| 故城县| 石台县| 蓝田县| 札达县| 冀州市| 米林县| 清镇市| 锡林浩特市| 云安县| 东阳市| 登封市| 山东| 疏勒县| 辽宁省| 宝丰县| 刚察县| 洮南市| 元谋县| 喀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