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孝老愛親蔚然成風 贛鄱大地形成“江西好人”現象
央視網消息(記者 袁育堃)“手和手相牽,奉獻就在身邊;心和心相連,友愛不會改變......”在江西這塊紅色熱土上,活躍著這么一群人:他們胸懷仁愛、古道熱腸,為遇到困境的人伸出溫暖的雙手;他們孝老愛親,弘揚傳統(tǒng)美德,與家人相扶相守共渡難關。他們是中國好人,他們的事跡在贛鄱大地熠熠生輝。
再苦再累,唐才英老人也要把孩子們撫養(yǎng)成人、供他們讀書。
唐才英老人是江西新余市分宜縣人民醫(yī)院的一名退休職工,今年已經82歲高齡了。在過去的30多年里,老人含辛茹苦撫養(yǎng)10余名與她無血緣、無親緣的棄嬰長大成人、讀書成才,被人們稱為“愛心媽媽”。
說起收養(yǎng)的第一個孩子芳芳,老人至今還記憶猶新。那是1982年的初春,唐才英老人從菜地回家的路上,突然發(fā)現一名被遺棄在鐵路旁、渾身被凍得瑟瑟發(fā)抖的小女孩。老人自己家里當時還有5個孩子,最小的才11歲,家里再多一個孩子生活會更清苦。但為救孩子,她毫不遲疑地把她抱回了家。之后又跑遍民政、公安、計生等部門,為芳芳上了戶口。
“當時一個月工資就是30元,為了多賺點錢,還會到到醫(yī)院幫忙洗下衣服被子!碧撇庞⒗细嬖V記者,當時沒有奶水喂養(yǎng),每月買奶粉要花去16元,為了養(yǎng)活孩子,她還在家里后院養(yǎng)了七八頭豬,這樣孩子們能吃得好一點。
1997年,她又收養(yǎng)了3個棄嬰,其中一對還是雙胞胎兄弟。孩子們慢慢長大,要吃飯讀書,這個大家庭的生活也越來越拮據。唐才英又開始外出撿些垃圾廢品填補家用!皝G掉的孩子也是一條命,再苦再累,也要供他們讀書。”唐才英老人總是這樣堅持著。
就這樣,老人養(yǎng)大了自己的5個兒女,還先后撫養(yǎng)10余名棄嬰,現如今與她生活在一起的仍有5人,一家人其樂融融。去年,唐才英榮登“中國好人榜”,被評為2017年第六屆全國助人為樂道德模范提名獎。
像唐才英老人這樣的感人事跡,近年來在江西不斷涌現出來。龔全珍、毛秉華、曾凡娣、郭璐萍等一大批優(yōu)秀志愿者,用一個個平凡而又溫情的故事感染著老區(qū)人民,在贛鄱大地上,學好人、做好人已蔚然成風,形成了獨特的“江西好人現象”。
近年來,在這片紅色熱土上,各級地方政府著力宣傳“好人”文章,弘揚“好人文化”!昂萌恕背蔀榱顺鞘械臉藯U、一面旗幟。
在新余頤養(yǎng)之家,志愿者們正為老人免費理發(fā)。
2016年,江西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江西省道德模范禮遇幫扶實施辦法(試行)》,禮遇方面以出席慶典活動、走訪慰問、免費參觀景區(qū)、醫(yī)療保健、免費乘車等方式為主,以提升道德模范的社會地位。
據了解,禮遇幫扶道德模范,旨在推動社會各界更多地關心關愛道德模范。讓爭做“身邊好人”“道德模范”形成風氣、形成文化,著力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禮敬有德者。新余市自2014年以來每年舉辦“新余有愛”年度人物頒獎晚會,這些普通志愿者的事跡感動著這座城市,“好人”成為當地最耀眼的明星,全市每6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萍鄉(xiāng)市以身邊“好人”為原型,用快板、魚鼓、萍鄉(xiāng)春鑼等本地藝術表現形式,編排創(chuàng)作百姓喜愛的藝術作品進行巡演,群眾在欣賞藝術節(jié)目的同時也感受到了身邊“好人”可敬可學......
江西省文明辦負責同志表示,一臺愛心晚會是讓社會向“好人”致以崇高的敬意。隨著禮遇幫扶機制的實行和完善,道德模范也會更加珍惜榮譽、嚴格要求自己,更好發(fā)揮示范帶頭作用。
據統(tǒng)計,2017年,江西省共推薦137人參與“中國好人”評選,其中96人當選“中國好人”,當選率高達70%;在全國全年當選“中國好人”中占比7.8%,遠高于江西省人口占全國比3.3%。
在這片紅色熱土上,見賢思齊、崇德向善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品格與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