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進博會 守望共同的夢想
【浦江觀察】
作者:王丹
進博會傳遞出怎樣的中國聲音?世界又應該如何“解碼”?“四葉草”里藏了哪些寶貝,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我們距離實現(xiàn)“共享未來”的美好愿景還有多遠?進博會正式拉開帷幕的幾天里,幾千名新聞記者從未停止記錄現(xiàn)場、捕捉聲音、尋找答案、傳播觀點。即便這一天是自己的節(jié)日,也一切如常。
早就有學者說,轉型中的中國是一座新聞富礦。而今處于新時代歷史方位的中國,還與世界進行著全新互動。時代的風云際會,發(fā)展的波瀾壯闊,中國改革的蕩氣回腸……展現(xiàn)在新聞記者面前的,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廣闊舞臺。
他們用手中的筆或鏡頭記錄時代,樹立起一個個進博會式的歷史路標,而時間也將他們的名字印刻在路標上。每位新聞記者都以能在職業(yè)生涯中捧回冠有“范長江”“鄒韜奮”名字的獎杯為榮,不僅因為這是對他們新聞業(yè)務能力的肯定和褒獎,更是因為這代表著他們接住了沉甸甸的精神饋贈。
在進博會新聞中心二樓走廊的墻壁上,懸掛著“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等幾幅書法作品,它們多出自參加首屆進博會報道的新聞記者。凡路過者都要瞥上一眼,雖無言,但似已心領神會,因為這是代代新聞人共同信奉的信條,一直堅守的初心。
從印刷時代到觸屏時代,報道方式變了、新聞載體變了、輿論生態(tài)變了,但新聞人的責任和使命沒變。唯有精神品格不丟,價值坐標不移,增強“四力”,講好中國故事,與時代同頻共振,方可謂不負韶華。
“今天你走兩萬步了嗎?”下午2點多,一位滬上媒體記者發(fā)了一條朋友圈狀態(tài),這是她的例行“開工宣言”。對這群人來說,在路上,就是最好的慶祝,就是給自己最心安的禮物。
《光明日報》( 2019年11月09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