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以文育人促進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

2020-05-25 14:29:00
來源:學習時報
字號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要求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確保人民安居樂業(yè)、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以健康向上的文藝作品滋養(yǎng)世道人心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yǎng)。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國的土壤,體現(xiàn)在人們的行為、國家的制度、體制中!拔恼抡,經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文藝必須有益于世道人心。文化具有影響道德風尚和精神教化的作用,必須把文化精神和文化價值的塑造擺在重要位置,發(fā)揮文化價值在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

  眼下,一些基層政府在積極探索“無訟”社區(qū)建設,這不僅是對傳統(tǒng)社區(qū)關系模式的繼承,更是從一個較深的層次探索社會建設的文化價值問題,它提出了什么是好社會的標準。好社會以及好的社會治理就是要通過社會自身和全體社會成員的盡職盡責來解決社會問題。好社會猶如好身體,通過自身的免疫力消除疾病,保持活力。好社會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文化。文化表達社會存在,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文化同時又影響經濟社會發(fā)展,成為經濟社會和政治體制的價值基礎。

  如果把人類生活比喻為一枚硬幣的話,那么一面是“社會結構”,另一面就是“文化”。文化是人們的生活方式,是內化于心的思維習慣。缺少了文化,社會治理就缺少了內涵。古人講“以文教化”包含了人的社會化是要通過文化實現(xiàn)的過程和機理。

  不斷夯實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文化價值基礎

  讓每個人承擔起對社會的責任。社會規(guī)范內化于心就成為習慣。成為習慣的文化是骨子里的東西,是經過家庭和社區(qū)不斷倡導,經過公眾篩選而自覺遵守的東西。讓每個人承擔起對社會的責任是社會治理的核心。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其本質來說是心與心之間的溝通。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傾聽人民呼聲!叭诵氖亲畲蟮恼巍本褪且竺恳粋社會成員能夠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文明地與他人相處,推己及人,這也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核心。

  重視家庭文明建設;橐、生育、家庭等是維系社會的重要制度。父母是兒童社會化的主要媒介,他們應當在家庭生活中通過自己的行為、言語、表情等引導兒童成為社會所期望的角色。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社會建設主要任務之一是實現(xiàn)家庭和諧。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

  建設相互認同和具有歸屬感的社區(qū)共同體。努力建設人民生活的共同體,讓居民對社區(qū)形成歸屬感、認同感。社區(qū)建設的現(xiàn)實意義在于,人們通過社區(qū)互動形成相互認知和熟悉的安全網絡,以此來維護自己的安全和鄰里的安全,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社會信任和嚴格社會監(jiān)督。把居民,尤其是把孩子們納入社區(qū)生活中,讓未來一代在充滿活力和生機的社區(qū)生活中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治理好社區(qū)必須依靠社區(qū)居民。社區(qū)建設既是自治過程,也是法治過程。說它是自治過程,就是要給居民更大空間參與自治,處理好自身事務。說它是法治過程,就是要求居民守法。社區(qū)機制的形成有一個過程,它需要個人堅守對集體的責任,有完善的制度和健全的機構。每個人堅守社會規(guī)范,把日常的小事做好,才會逐漸把社會和國家的大事做好,這也是基層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的真諦。讓我們一道建設鄰里共同體,有了健康的鄰里關系,才會有生機勃勃的社會,才會充滿凝聚力,才會有自己的認同感。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必須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要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xié)商、社會協(xié)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制度。黨和政府通過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引導和推動各級政府、企業(yè)、社會組織和個人按照規(guī)則行事,并形成習慣性機制,實現(xiàn)預定的社會目標。黨和政府通過政策和財政等制度安排,支持社會組織、志愿者組織活動,調節(jié)社會資源分配,給弱勢群體以關懷,并在此過程中擴大就業(yè)、緩解社會矛盾。政府通過創(chuàng)新等方式,廣泛調動社會組織、企業(yè)參與社會服務,激勵公眾關心社會事務,不斷提高公眾自己管理自己事務的能力。公眾和社會組織以自助、自治的方式組織起來,參與社會治理,參與社會矛盾的解決,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參與國家事務、經濟社會發(fā)展事務和解決自身問題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作者系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tài)文明教研部三級職員〕

[責任編輯:楊永青]
区。| 池州市| 永新县| 上饶县| 辽阳市| 彩票| 杭锦旗| 出国| 郯城县| 苏尼特右旗| 天峨县| 兰州市| 民乐县| 会宁县| 阳高县| 宁陕县| 黄浦区| 贺州市| 房山区| 永丰县| 宜都市| 上饶县| 郯城县| 福州市| 千阳县| 本溪| 梁河县| 碌曲县| 衢州市| 石门县| 师宗县| 大化| 德昌县| 四平市| 石林| 贺兰县| 香港 | 邵武市| 栾川县| 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