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wǎng)3月16日消息 據(jù)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灣“央行”總裁彭淮南表示,今年以來(因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來的)輸入性通脹壓力漸增,新臺幣對美元升值有助于減緩輸入性物價上漲壓力。
據(jù)報道,彭淮南將在17日到臺“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報告,他在報告中提及外匯政策時表示,去年3月2日新臺幣對美元匯率貶至35.174元后,轉(zhuǎn)呈升值,至6月1日為32.375元。
他指出,隨后美股攀升,國際美元走強,新臺幣回貶,至7月13日為33.193元,后來再因美元避險需求降低,新臺幣匯率回升,到去年底為1美元兌換32.03元新臺幣。
他說,今年初新臺幣對美元匯率持續(xù)升值,到1月14日為31.755元。但受希臘等國主權(quán)債券信用危機影響,國際美元走升,新臺幣匯率回檔盤整,3月12日為31.840元新臺幣兌換1美元,較去年底升值0.60%。
彭淮南表示,新臺幣對美元升值有助于減緩輸入性物價上漲壓力。近幾年來,新臺幣對美元匯率與國際原油價格走勢大致相反,有助于減緩國際原油大幅波動所帶來的輸入性通縮或通脹壓力。
他說,今年1到2月平均,以美元計價的進口物價年增率為14.34%,因新臺幣對美元匯率較去年同期升值,導(dǎo)致新臺幣計價的進口物價年增長8.32%,有助于減緩因國際油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所帶來的輸入性通脹壓力。(中國臺灣網(wǎng) 張辰劍)
[ 責(zé)任編輯:Jens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