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也要有底線(辣評)
王 念
近期,某網站推出了一款名為《魯迅群俠傳》的游戲,游戲中,為了保衛(wèi)魯鎮(zhèn),魯迅作品中的閏土、阿Q、藤野先生等人物被裝扮成游俠來“打僵尸”。如此荒誕的劇情設置,使得該游戲上線還不到一個月,便因玩家如潮的負評匆匆下架。
呈現和解讀經典要有底線,即對原作品要有起碼的尊重。娛樂也要有底線,就是對歷史和文化保持敬畏,抵制低級趣味。
《2016年中國游戲產業(yè)報告》顯示,中國游戲用戶規(guī)模達到5.66億人,游戲產業(yè)規(guī)模為1655.7億元。面對誘惑,誰都想在這塊大蛋糕上分得一塊,而最直截了當的,莫過于投機和爭搶IP,再從IP上榨取價值,吸引大眾消費。這由游戲市場的自身屬性決定,但問題是,以魯迅及其作品為代表的嚴肅人物和嚴肅經典,真的適合成為被顛覆、被媚俗消費的對象嗎?顯然,這不僅會讓經典作品的深刻含義蕩然無存,更會讓青少年產生極大誤解,對民族文化帶來傷害,既沒意思,也沒意義,徒增了文化垃圾而已。這次意在賺快錢的劍走偏鋒“瞎鬧”,很快被玩家們自覺淘汰,就已經說明了許多問題。
實踐證明,優(yōu)秀的游戲所傳遞的團隊合作、堅持不懈、匡扶正義等正能量,可以讓玩家從虛擬世界中汲取精神力量并投入到現實生活中,如讀書、觀劇等一樣能鼓舞人。作為文化產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游戲應該在野蠻生長和低水平重復的同時,更多地考慮祛除產能泡沫、提高整體質量,這才是在競爭白熱化中突圍的必由之路。
文化產品是擁有社會屬性和價值屬性的特殊產品,必須在資本大潮的沖擊下保持一份沉著和淡定,自覺承擔起愉悅人、關愛人、激勵人的作用,否則,被欲望和資本裹挾,最終會走入死胡同。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