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18日電(記者 宋宇晟)日前,有媒體報道,四川首批歷史名人出爐,有關歷史名人故里的話題再次引起關注。而事實上,類似的話題在近年來并不鮮見。
記者注意到,這份“四川歷史名人”名單中包括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人。相關報道指,其中的大禹、武則天、李白等人都“出生于四川”。但記者了解到,這幾位名人的出生地在史學界其實還頗有爭議。
在一些研究中,有學者直言,大禹本就屬于“帶有文化始祖性質的傳說人物”。一方面,大禹被看做是賢明的君王,曾帶領先民治水;另一方面,在20年代初的“古史辨派”學者看來,有關大禹的傳說故事中有過多神話色彩,歷史學家顧頡剛就認為大禹并非真實的歷史人物。
事實上,即便是將禹看成歷史人物,其出生在史書中也存在不只一種說法。綜合來看,大致可以分為“鯀死后生禹”和“其母吞物破腹而生禹”兩種說法。
《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五引《歸藏 啟筮》、《山海經 海內經》郭璞注引《開筮》均認為,鯀死后三年身體不腐而生禹。見于史書中的另一種說法認為,禹系其母吞物破腹而生!秴窃酱呵 越王無余外傳》、《帝王世紀》有此記載。
此外,《淮南子 修務訓》稱“禹生于石”。但高誘注釋為,“禹母修己,感石而生禹,柝(拆)胸而出”。《竹書》沈約注為,“修己背剖而生禹于石紐”。
事實上,“無父而生”的故事在古籍中并不鮮見。一般來說,這種“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情況被認為是母權制社會婚姻形態(tài)的結果。
而對于禹出生的傳說,有研究認為,雖然存在母生、父生兩種矛盾的說法,但這正反映了當時由母權制向父權制過渡的真實情況。
到了近代,“古史辨派”學者對禹的身份提出了新的說法。其中,顧頡剛的說法在當時影響頗大。他曾據(jù)《說文》對鯀、禹字的解釋猜測,禹并非人類,“或是九鼎上鑄的一種動物”。
1923年,顧頡剛在《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中這樣說道,“至于禹從何來?……我以為都是從九鼎上來的。禹,《說文》云,‘蟲也,從禸,象形’。禸,《說文》云,‘獸足蹂地也’。以蟲而有足蹂地,大約是蜥蜴之類。我以為禹或是九鼎上鑄的一種動物,當時鑄鼎象物,奇怪的形狀一定很多,禹是鼎上動物的最有力者;或者有敷土的樣子,所以就算他是開天辟地的人,流傳到后來,就成了真的人王了”。
這樣的說法在當時的學界引起了軒然大波,時人有將這種解釋簡單理解為“大禹是一條蟲”。至今仍頗具爭議。
記者在網絡上搜索“大禹”,卻發(fā)現(xiàn)百度百科、360百科和互動百科中分別收錄了三個不同的“大禹出生地/所在地”。中新網記者 宋宇晟 制圖
不過,我們也可據(jù)此看出,關于禹的身份本就有不同看法,更遑論其出生地的問題了。
到了當代,卻有不少研究致力于為禹找到一個可以和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的“戶籍地”。而禹生于四川的說法,多是基于前述史料中“生禹于石紐”而產生的。此外,也確有一些后世史籍中提及禹為“西夷人”,但僅限于文本所述,難以找到其他佐證。
此外,除了四川,一些研究也為禹找到了其他的出生地或治水之處。有文章統(tǒng)計,其中主要的說法包括禹是“越族人”,治水在今江浙一帶;禹治水地為“豫西登封一帶”;禹“治水于汾河”;禹是今安徽人,“治水在今淮河一帶”;禹是山東人,在今齊魯一帶治水。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陳絜在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郵件采訪時就指出,史學界對夏王朝的存在還有不小爭議!按笥砑幢阏嬗衅淙,恐怕也是晉南或河濟之間的歷史人物!
記者還注意到,有關武則天的出生地也存在多種說法,包括揚州、洛陽、長安、文水、利州等。而李白出生地也至少有三種說法,包括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xiāng))、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
對此,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蒙曼在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采訪時指出,關于武則天、李白二人的出生地在學界本就存有爭議,并且這兩人“在四川出生的可能性都不大”。但她同時表示,武則天、李白均有在四川生活的經歷。
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于賡哲也向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表示,不少歷史名人的出生地、故里“目前來看都是沒有定論的事情”。“雖然很多地方各執(zhí)一詞,但哪一方都沒有過硬的證據(jù),也就是沒有所謂的‘鐵證’,難以定論!
事實上,此前也曾有過類似的名人故里之爭。炎帝、曹操、諸葛亮、朱元璋、曹雪芹等屢屢成為各地方爭奪的對象。甚至連盤古、西門慶、孫悟空這些小說、傳說中的人物都被“考證”出故鄉(xiāng)在某地。
據(jù)此前報道,2010年,山西婁煩縣文物旅游局甚至決定著手開發(fā)“花果山孫大圣故里風景區(qū)”,而當?shù)剡有一套傳說支持“孫大圣故里”的說法。同時,圍繞孫悟空的“戶籍”也出現(xiàn)了山東說、河南說、福建說、甘肅說、江蘇連云港說等說法。
對此,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陳絜直言:“現(xiàn)今各地希望將一些傳說人物拉扯到自己的名下,只是著眼于經濟和文化效應,往往罔顧事實!
早在2010年,文化部與國家文物局兩部委曾聯(lián)合下文叫停惡俗名人故里炒作,包括不宣傳有爭議未認定的名人故里、不命名虛構人物故里、嚴禁利用反面或負面人物形象舉辦主題文化活動等。
蒙曼就此坦言,“我覺得一個人一生的經歷、評價并不是由他的出生地確定的,一些地方其實不用非得確定這些人出生在什么地方”。(完)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