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今天,中日發(fā)表聯合聲明正式建交。自此,兩國關系雖起起伏伏,但仍舊風雨兼程。中日建交40周年本來很可能成為一個新的起點,然而,眼下中日之間政冷、經涼、外交緊張、民間交流受阻,中日關系已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這一切均源于日方的錯誤行徑。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幾個莽撞政客攪涼了中日40年情誼。
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向中方攤牌,是對中日關系在21世紀第二個10年走向的嚴峻挑戰(zhàn)。
竊取釣魚島是日本的百年野心。隨著中國的發(fā)展壯大,日本自感時間不在它這一邊,因而不惜以和平發(fā)展了40年的中日關系為賭注,鋌而走險,上演了一場步步驚心的“購島”連續(xù)劇。最新劇情是,日本首相野田假扮“受害者”,到聯合國訴苦、告狀,自欺欺人地妄圖把釣魚島姓“日”這一彌天大謊在國際上廣而告之。
中國的強勢崛起,使東亞地緣政治格局以及中日力量對比發(fā)生結構性變化,動搖了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確立的東亞頭把交椅的地位。這一發(fā)展趨勢對其形成戰(zhàn)略壓力,加劇了其焦慮感。與此同時,日本國內政治生態(tài)向右轉,民粹主義盛行,石原也好,野田也罷,都在以一己私利綁架國家利益,綁架中日關系大局,且不思悔改。他們抱住冷戰(zhàn)思維不放,熱衷于宣揚“中國威脅論”,鼓噪“牽制”中國,導致了中日關系的緊張。
另一方面,這種“向右轉”帶有明顯的日式風格。日本缺乏正確的歷史觀,使之難以成為“正常”國家。美國在單獨占領日本后,出于冷戰(zhàn)需要,扶持日本為其東亞的盟友,對其網開一面,這種綏靖政策使日本的戰(zhàn)爭罪行沒有受到徹底清算。二戰(zhàn)后,日本從未誠實面對歷史,從未認真反思過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罪行,及其給多個國家包括本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反而竭力修飾、歪曲歷史,甚至還想開歷史倒車,修改教科書,否認發(fā)動戰(zhàn)爭的事實,否認南京大屠殺,一些政治領導人屢屢參拜供奉著對人類犯下滔天大罪的甲級戰(zhàn)犯牌位的靖國神社等等。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