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網(wǎng)站12月16日報道】題:最新的官話
中國商界的很多人如今都在學習他們國家的一些經(jīng)典著作,其中不光有《孫子兵法》,還有孔子和道家的著述。他們會花上數(shù)萬元的學費,在周末的時候到大學,向一些著名的哲學或文學教授學習這些經(jīng)典著作,用他們當年做學生時所不能用的方式來閱讀和思考。從前這些東西都是毛主義抨擊的對象。中國國內(nèi)外的輿論都說,這些商人同現(xiàn)在很多數(shù)中國人一樣,陷入了對“國學的狂熱”。
但學者們對此卻持謹慎的態(tài)度。他們對于能夠在不受意識形態(tài)的限制下,研究這些經(jīng)典著作的可能性感到高興。但他們又警告說,這類學習不能求快,也不是輕易就能掌握的。這些著作并不是簡單地教人如何成功的啟蒙讀本,或是關于中國輝煌歷史的經(jīng)驗總結。
在毛在世的年代,孔子關于“克己復禮”的學說曾被批評為“逆歷史潮流而動”,從那個時代幸存下來的經(jīng)典學說,也不應該在如今喧鬧的市場經(jīng)濟或全球化的重壓下,失去它們的特色。
這些學者也對“國學熱”能否長久表示懷疑。他們認為,這是有些人為了弘揚民族自豪感而推出的一種宣傳手段。
但對于大學哲學系畢業(yè)生雷波(音)和他的許多同學朋友來說,他們對于古代經(jīng)典著作的興趣早在這一波民族主義興起之前就開始了。
他的一個朋友早在蹣跚學步的時候就迷上了看書,到了上初中的時候,他已經(jīng)開始鉆研11世紀和12世紀的思想和政治歷史著作了。另一個朋友從能記事起,就樂于背誦充滿韻律的古代詩詞,如今他是鉆研唐詩的研究生。
雷波說,如今在中國,法律和社會科學的學生更喜歡呼吁個人自由,他們對民主的理念也抱有很大的希望。
但學習歷史和哲學的學生則喜歡問更多的問題。他們想知道,是否有一種追求自由理念的恰當方式;而這種追求由于經(jīng)常會被人際關系和意料之外的生活狀況所復雜化,它是否會變成對于一個人精神力量的考驗。在他們看來,學習這些著作就是學習如何思考。
比如,孔子說,人到70歲的時候就能夠“從心所欲不逾矩”,雷波和他的朋友們對此頗有共鳴。他們認為這可能是一個人能夠享受的最理想的自由。
在與雷波等一群學生聊天時,他們對中國的過去與未來的清楚認識讓我印象深刻。他們明白為什么孔子說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歷史并不是單單從過去當中提供實際經(jīng)驗,對這些學生來說,更重要的是,歷史讓他們有機會思考人們判斷的對與錯,盡管那些事情都是很久以前做的了。
出于這種原因,他們對國家的未來看得比較長遠,不愿意把希望寄托于任何捷徑或理想觀念,即使是像民主那樣吸引人的理想。他們希望改變,但并不準備接受極端的校正,除非等到他們已經(jīng)完全理解了歷史和文化傳統(tǒng)中蘊藏的道理。他們不是空想家。他們想要改革,但就目前來說,他們能接受的還僅限于探究國家整體發(fā)展趨勢的措施。而且,他們中的一些人反問道,這不正是美國的開國元勛們在起草美國憲法時的意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