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2月3日文章,原題:中國走向西方的新潮流
安理國際律師事務所的非合伙律師埃里克·林很享受倫敦的生活。但他同時也擔心,他在上海的同事和客戶可能會在他不在的情況下取得業(yè)務上的突破。他說:“獲得海外經驗和建立海外關系是有益的。但保持中國國內的關系網將是個巨大挑戰(zhàn)!痹谥袊谌胧澜缃洕倪^程中,像林先生這樣,在以前不可想象的中國人加入外國公司的現象逐漸多了起來。根據聯合國貿易與發(fā)展會議的數據,2000年至2007年年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增長了245%。中國公司將使用積聚起來的外匯儲備在價值縮水的國際市場中以低價并購其他國家的公司。
中國在國際舞臺的亮相將對西方公司帶來長遠影響。普華永道國際會計公司全球人力資源總監(jiān)查爾斯·麥克勞德說,過去,跨國公司雇用中國畢業(yè)生參加中國地區(qū)的運營。未來,它們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將需要中國專家來同走出國門的中國公司做生意, 麥克勞德說:“我們預計,未來將會有許多機會同中國客戶合作來投資其他市場!苯衲,普華永道將雇用1700名中國員工,他們將在中國市場接受培訓,“我們的目標是培養(yǎng)一批人才,不論我們的業(yè)務在哪里,他們都能向客戶提供支持!
對中國畢業(yè)生來說,在國際公司工作將給他們帶來聲譽和品味其他生活方式的機會,并獲得在中國和國際均通用的技巧。但在外國語言和文化環(huán)境中工作的要求極高,無論是在個人還是職業(yè)上都是如此。
對于想要招收中國畢業(yè)生的公司來說,最主要的就是招收到最佳人才。文化的復雜性讓這項任務不像說起來那樣輕松。當面試一位母語非英語的應聘者時,第一項挑戰(zhàn)就是區(qū)別他們的語言表現和思維能力。語言是可以后天培養(yǎng)的,而思維能力則很難,而且更為重要。普華永道的江小姐回憶說,自己當時在應聘考官面前很難表達清楚,F在,當她面試中國員工時,如果應聘者在用英文回答時給出錯誤的反應,她會再用應聘者的母語將這個問題復述一遍。如果此次反應良好,這說明應聘者只是很難用外語表達,而不是思考能力有問題。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海倫說,中國人都懂得在不熟悉的環(huán)境中觀察,進行自我調整。盡管如此,誤解仍然會出現。在中國時,海倫小姐學會了在同老板開會時少說話。但在英國卻并非如此,“在中國,我的角色是為經理提供支持,而不是發(fā)言。但在英國,最低級的員工都被鼓勵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但沒有人告訴我這一點,我必須自己領悟!睅椭袊蔀楫a業(yè)強國的前景給中國的職業(yè)人帶來了動力。(作者阿麗西亞·克萊格,伊文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