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閩臺緣:古代海圖“講述”外國人眼中的臺灣(圖)

2010年07月20日 10:46 來源: 字號:       轉發(fā) 打印

  

 

  400年前,臺灣的形貌在西方人眼中是什么樣的?西方人為什么想認識臺灣?近日,在泉州海交館展出的中外古代海圖展中,15幅與臺灣有關的地圖回答了這些疑問。

  從16世紀開始,臺灣被記錄在西方人繪制的地圖上,最初是葡萄牙人的世界地圖上。地圖上臺灣是由三個小島組合而成。到了19世紀,地圖上的臺灣,無論是外形輪廓,還是地形等都與今天的臺灣大致相同了。從這些地圖,可看到臺灣浮現于世界歷史舞臺的過程,彌補了當時文字及文物資料的不足,記錄了外來者認識臺灣的過程。

  1557年,葡萄牙人占領澳門,往來航行于東亞海域的歐洲船隊,必經臺灣。當時他們手中的臺灣海圖以16世紀40年代葡萄牙水手的見聞為基礎繪制而成。水手們形容當時在海上看到臺灣的景象是山巒連綿、林木青翠。因此臺灣以美麗島首次出現于歐洲人的地圖上,地理位置明確在大琉球的南方,呈多島狀態(tài)。

  1624年,隨著荷蘭人占領安平,對臺灣海岸地理知識的認識開始詳實起來,臺灣也以完整的一島形態(tài)呈現出來。地圖反映對臺灣西南平原、北海岸、中央山脈南半部,與外界聯系的陸上交通以及東臺灣后山少數民族村社的記錄等。 

 

  清政府接管臺灣,1714年,對臺灣進行測繪,并實地測量繪制了聞名的《皇輿全覽圖》。之后,歐洲人繪制的地圖,開始參考該圖的地理知識。

  19世紀中葉以后,歐洲人足跡再次踏上臺灣,呈現在地圖上與臺灣有關的地理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突破。比如,標注了工業(yè)革命后西方海外殖民對外擴張下的產物,特別強調臺灣有豐富的煤礦。除此還具體標出了臺灣少數民族部落的路線。至此,歐洲人繪制地圖里所呈現出的臺灣地理,逐漸從海岸線前進到內陸,從想象、道聽途說到實地勘查、測繪,其成果一一在地圖上展現出來。

  1894年,清日甲午戰(zhàn)爭至1945年間,日本侵占臺灣期間,地圖開始以現代科學方法測繪。地圖內容包括地理、地形、地質聚落、城市發(fā)展等自然與人文資訊,并分為海圖、地形圖以及應用地圖三類。

  圖為意大利圣方濟各修士于1696年出版的《威尼斯人大地圖集之世界地圖集》,臺灣在圖中被明顯放大。(吳金森 洪亞男 文/圖)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

    城市| 五指山市| 罗源县| 陆良县| 天门市| 延长县| 宿州市| 卢龙县| 新郑市| 泊头市| 利津县| 获嘉县| 丹棱县| 新巴尔虎右旗| 科技| 新民市| 广灵县| 望江县| 武邑县| 平舆县| 南靖县| 龙里县| 新竹县| 汝南县| 神池县| 阿鲁科尔沁旗| 廊坊市| 阿合奇县| 台江县| 山阴县| 资源县| 化州市| 贵州省| 中宁县| 晋中市| 杂多县| 酒泉市| 珲春市| 沽源县| 德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