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盛世——沈陽故宮文物展”日前在臺北開展,作為展覽的系列活動之一,主辦方30日邀請大陸知名清史專家閻崇年、臺灣佛光山星云法師等兩岸文化名人就清朝治亂興衰的話題展開對談,吸引不少民眾到場聆聽。
閻崇年認為,清朝前六位皇帝經(jīng)歷了王朝從“興”到“盛”的過程,原因就在于這幾位皇帝都比較優(yōu)秀和勤政,國家得以長治久安,用《尚書》里的話概括就是“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閻崇年進一步將清王朝興盛的歷史經(jīng)驗概括為“四和”,即“天和、地和、人和、己和”。對于人們不太熟悉的“己和”,他解釋為“三個平衡”:生理平衡、心理平衡和倫理平衡。
閻崇年因為主講“正說清朝十二帝”等電視節(jié)目,在兩岸都擁有相當高的知名度,他此次專程來臺參加“沈陽故宮文物展”開展儀式及相關(guān)活動。
星云法師則在對談中提出“五和”的觀點,即“自我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靜、社會和諧以及世界和平”。
他借用清朝治亂興衰的歷史過程表示,一個社會需要公平、公正,人與人之間需要包容、尊敬,“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這樣的國家才能和諧。
“沈陽故宮文物展”主辦方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張譽騰表示,希望借這樣的展覽架起兩岸文化交流的橋梁。臺灣歷史博物館中最古老的展品來自河南殷墟,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到兩岸文化的淵源。加上此次沈陽故宮博物院,臺灣歷史博物館已經(jīng)同大陸的6家博物館結(jié)為“姊妹館”。
談到舉辦“沈陽故宮文物展”的初衷,張譽騰說,歷史像一面鏡子,可以“知興替,鑒古今”,了解歷史不是為了獲得茶余飯后的談資,而是希望借此對社會、家庭、個人產(chǎn)生啟發(fā)和幫助,這也是辦展的最大意義所在。
正在臺灣歷史博物館舉行的“大清盛世——沈陽故宮文物展”將持續(xù)到5月1日,展品是從沈陽故宮珍藏文物中精心選出,包括清太祖、太宗、順治、康熙、雍正、乾隆皇帝以及孝莊皇太后等清朝創(chuàng)立到盛世時期“六皇一后”的御用文物精品。
[ 責任編輯:王怡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