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晚十時許,當喧鬧了一天的城市逐漸歸于寧靜時,臺北的出租車(計程車)司機老薛仍在路上飛馳。
每天出車14個小時,已是老薛的家常便飯。更何況為了讓今年大學(xué)畢業(yè)的兒子到美國留學(xué),他剛舉債400萬元新臺幣。
像老薛一樣辛苦奔波的,不止他一人。近期,臺灣中天新聞的一則報道就引發(fā)了社會關(guān)注。這條取自路邊監(jiān)控錄相的新聞顯示:午夜時分,一位出租車司機手里握著剛收的車費,累到在車上睡著。若不是系著安全帶,他恐怕要倒到方向盤上。
這,僅僅是臺北出租車行業(yè)的一個縮影。行走在這里的街頭,?梢钥吹矫癖婈欠Q為“小黃”(因車身主體為黃色)的出租車在“空轉(zhuǎn)”。民眾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坐到車,在出行便利的同時,卻也揭示了這一行業(yè)賺錢的不易。
“并不是沒人坐車,而是臺北的計程車實在太多!迸_灣計程車客運商業(yè)同業(yè)公會全臺聯(lián)合會理事長梁平良對中新社記者說,目前全臺有計程車11萬輛,掛牌營運的近9萬輛,其中三分之二集中在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和桃園縣。
“有些人一天要開12小時的車,有時甚至超過14小時。”梁平良說,如此長的工作時間遠遠超過有關(guān)法律的規(guī)定,但他們?yōu)樯钏纫矝]辦法!昂芏嗨緳C自己買車加入車行,要還車貸,付房租,還要養(yǎng)孩子,經(jīng)濟壓力不小!
出租車生意的競爭,并非臺北獨有。在“小黃”相對較少的臺南,載客生意也并不好做。只不過臺南的街道上,出租車“空轉(zhuǎn)”的現(xiàn)象并不像臺北那么常見。
“司機一般會等乘客通過呼叫中心叫車再出發(fā),否則上路‘空轉(zhuǎn)’成本有些高!迸_灣大車隊的臺南司機朱福仁告訴記者,“如果自由行(個人游)旅客多一些,生意就會比較好!币驗橄啾扔趫F客常坐觀光巴士,個人游旅客更傾向于坐出租車。
日益增多的個人游旅客,的確為部分司機帶來了不少生意,北部桃園機場的“小黃”更是有感。
梁平良告訴記者,為給予入境旅客最好的觀感,臺當局近年規(guī)定,只有使用時長未超過3年的車才可前往桃園機場載客!耙蚍蠗l件車輛眾多,目前由抽簽決出。每三年抽簽一次,通常有五、六千輛車參與,最后僅400輛能成為幸運者。”
這些車輛接到境外游客時,除把他們拉到酒店外,若再談下包車旅游業(yè)務(wù),收入就更加可觀。
隨著外來旅客的逐漸增多,臺當局也積極推動“觀光出租車”的發(fā)展,鼓勵司機掌握基本外語對話,讓司機可以更好地為境外旅客服務(wù),甚至能在車上充當臨時“導(dǎo)游”角色。
不同于一些司機為生意而發(fā)愁,有些人開出租車卻僅僅是“為了好玩”,或是充實退休生活。
“退休后閑著也沒事,開出租車可以每天‘兜風(fēng)’,還可以和來自各地的朋友聊天!奔易∨_南的林佳進是一名退休警察,他開出租車“主要是充實生活”。
據(jù)了解,在臺灣從事出租車行業(yè)有三種方式,包括加入出租車公司、參與合作社或設(shè)立個人車行。由于準入相對自由,許多退休人士不甘寂寞,加入出租車大軍。目前臺北的出租車司機中,約有10%為60歲以上“銀發(fā)族”。其中有人退休前曾為金融白領(lǐng)、教師甚至私企老板。
有人喜歡默默開車,聽車載廣播新聞,或是古典音樂;有人則喜歡和乘客閑聊。遇到說話投機者,滔滔不絕。
曾有一次,記者搭乘一位祖籍福建的司機的出租車,說明欲前往的目的地后,司機聽出記者的閩南口音,一見如故,侃侃而談,甚至忘了按下計價器;也有司機與記者聊得投機,收車費時不收零頭。
這也成為臺灣出租車司機“聲名在外”的一面寫照。正如許多游客所言,“小黃”服務(wù)質(zhì)量好,無論生意如何,司機通常對乘客熱情、彬彬有禮。(完)
[ 責(zé)任編輯:范斯騰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zhuǎn)載編輯:范斯騰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