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當局寄望新冠肺炎打垮大陸? 臺媒:不切實際
民進黨當局寄望新冠肺炎打垮大陸? 臺媒:違背現實的不切實際想法
【環(huán)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余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后,民進黨當局一連串的防疫措施備受爭議,被認為挑動“仇陸氣氛”。為此臺灣學者發(fā)起“救無別類,應物無傷”聯署,呼吁社會對抗歧視。
據臺灣《中國時報》2日報道,聯署人包括臺“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王智明、法學院副教授廖元豪、淡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黃文倩以及作家楊渡等。廖元豪稱,在大陸工作的臺灣人也是在為自己的家園打拼,且依照“憲法”及大法官的解釋,只要是在臺灣有戶籍的人回臺灣是不需要許可的,“這是一個絕對權利”,因此當局應該想辦法盡可能讓滯留湖北的臺灣人回來。他談到大部分陸配將來都會拿臺灣身份證,其子女也有可能在臺灣繼續(xù)工作;他們原本是促進兩岸和平、民間交流最好的資產,結果民進黨當局讓這些人心里懷著怨恨,覺得不被尊重受到歧視,是非常不好的。當談到臺灣至今使用“武漢肺炎”的說法時,廖元豪表示,世界普遍使用正式名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關人士想污名化大陸,對臺灣完全沒有幫助,不必要制造這種敵對!锻鷪蟆2日稱,陸委會發(fā)言人邱垂正日前在記者會上直接使用“新冠肺炎”一詞,而非民進黨當局其他首長慣用的“武漢肺炎”說法,為日后兩岸關系保留了一些回旋余地。
“中研院”學者王智明等人在《聯合報》撰文稱,疫情暴發(fā)以來當局故意不改變“武漢肺炎”的誤稱,“疾管署”針對陸生與陸籍旅客采取關門措施,擱置接回武漢臺胞的包機等,都在顯示蔡英文當局的“反中情緒”達到新高,這種歧視更嚴重挫傷了臺灣社會向來引以為豪的公道精神,“對于宣稱以人權立國的民進黨政府而言,無疑是最大的諷刺”。文章稱,“臺灣社會應該拒絕以防疫包裝歧視,因為愛臺不等于反中,更無須仇中、恨中”,相反應該在新的變局下理性討論兩岸關系何去何從,恢復良善有禮的社會風氣,“為求社會安定,兩岸和諧,‘救無別類,應物無傷’方是我們的行動準則”。
“產生抗體后的中國只會更強”,《中國時報》以此為題發(fā)表社論稱,一些臺灣人不明事理,非但未對大陸存哀矜之心,反而幸災樂禍,以為臺灣可趁勢而起,但現實恐怕并非朝他們期待的方向發(fā)展。首先,大陸發(fā)揮體制的優(yōu)越性,展現超強的掌控能量,已將疫情置于嚴密監(jiān)控中。與此同時,各地區(qū)領導人更加認清和大陸之間經貿關系休戚與共,可以說“從貿易戰(zhàn)到新冠肺炎,都不能夠撼動中國作為制造業(yè)大國與主要市場的既定地位,在風暴過去之后,這個態(tài)勢必然恢復,而且只會強化,不會弱化”。文章最后說,寄望新冠肺炎打垮大陸,根本是違背現實的不切實際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