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正以當年承辦中國—東盟博覽會的熱情,積極爭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門戶和樞紐。廣西臨海又與東盟陸地相連,具有陸海聯動優(yōu)勢,廣西與東盟的海上合作具備了良好基礎,在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特別是與東盟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zhàn)略地位和作用。
爭當海上絲綢之路新門戶新樞紐
廣西是古代絲綢發(fā)祥地,成功舉辦了10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所以廣西才有爭當“海上絲綢之路”新樞紐和新門戶的優(yōu)勢和底氣。早在西漢時期,廣西合浦就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發(fā)祥之地,與中國山水相連、血脈相親的東南亞地區(qū),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
中國—東盟博覽會舉為中國和東盟國家領導人提供了友好交流、增進政治互信的場所,對推動雙邊合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博覽會為中國—東盟自貿區(qū)“量身定制”,把自貿區(qū)的投資貿易便利化從政府層面推進到了企業(yè)層面,發(fā)揮了自貿區(qū)建設“助推器”的作用。每屆博覽會還舉辦一系列政界與商界對話活動,推動經貿合作項目的落實。舉辦海關、質檢、金融、物流等經貿配套服務領域以及人文交流活動,促進雙方友好關系全面持久穩(wěn)定發(fā)展。
博覽會成為中國—東盟共同合作的公認平臺和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有效載體。
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成功舉辦,把廣西推向作為中國—東盟合作的最前沿。中國—東盟博覽會不僅具有經濟、科技、市場等“硬實力”,還具有政治推動、制度建設、文化輻射等“軟實力”,這使廣西有條件有能力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新門戶和新樞紐。
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說,古代絲綢之路是商貿之路,今天的絲綢之路建設也把經貿合作放在重要位置。在中國—東盟博覽會10年的推動下,我國和東盟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自由貿易區(qū),我國連續(xù)4年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是我國第三大貿易伙伴。有了這樣的緊密的商貿聯系,廣西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也就順理成章。
中國—東盟博覽會直接推動和支撐廣西成為“海上絲綢之路”新樞紐新門戶。
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是中國—東盟合作框架下十分重要的次區(qū)域合作,而中國—東盟博覽會是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qū)的北部灣港開辟了至新加坡、曼谷、海防、胡志明、巴生等港的多條國際直達航線,并建立了以欽州為基地,覆蓋東盟國家47個港口城市的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目前北部灣港擁有泊位240個,泊位能力1700萬噸,港口吞吐能力達2億噸。北部灣畔形成了以石化、電子、新材料等重大產業(yè)項目建設為支撐的臨港產業(yè)帶。
構建海上絲綢之路臨港產業(yè)帶
廣西在加強港口合作的同時,在港口后方規(guī)劃建設中馬欽州產業(yè)園區(qū),馬中關丹產業(yè)園區(qū),形成兩國雙園的國際產業(yè)園區(qū)的合作模式,促進了雙方的產業(yè)與投資。
廣西將從互聯互通、產業(yè)合作、商貿物流、沿邊金融等五大方面與東盟國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目前廣西正在構建面向東盟的互聯互通大通道,加快推進鐵路、公路、航空、港口、管道、通信、輸電線路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形成海陸空立體互聯互通的大格局。積極參與和推進泛北部灣產業(yè)集群建設,加強與東盟國家在臨海工業(yè)、新興產業(yè)、海洋經濟、能源資源、旅游、現代服務業(yè)等領域合作。積極參與并推動中國—東盟商貿物流集散中心建設,重點加快建設中國—東盟商品交易中心等一批大市場和交易中心。加強與東盟國家的金融交流與合作,以跨境金融業(yè)務創(chuàng)新為主線,積極探索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多種途徑,提高貿易投資便利化程度,建立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相適應的開放型現代金融體系。將進一步發(fā)揮廣西與東盟國家人文合作優(yōu)勢,不斷擴大與東盟國家在教育、科技、衛(wèi)生、文化、體育、扶貧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深化與東盟各國旅游合作,以跨境旅游業(yè)為突破口,擴大沿線各國游客往來,推動建設泛北部灣和海上絲綢之路旅游圈。
“海上絲綢之路”既是中國與東盟國家悠久合作的歷史符號,又是開創(chuàng)共贏未來的新戰(zhàn)略、新紐帶。第1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將展覽設置、項目合作、會議論壇等各方面突出這一主題,積極推動“海上絲綢之路”在重點合作領域推出先行項目、實現早期收獲,服務促進“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