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平方米的實驗室里,張學記正忙著講解實驗,身后幾個穿白大褂的學生聽得入神。如果不經(jīng)人提醒,這位黨的十八大代表、被北科大人譽為“大牛”的專家,看似與普通的導師、科研人無異。可就是這樣一位謙和的學者,書寫了輝煌的人生。
張學記開發(fā)的微型化自由基電化學檢測系統(tǒng),運用在航天飛機和宇宙空間站,獲得了世界公認。由于管理能力出色,他被聘為美國WPI公司高級副總裁,成為該公司40余年來聘任的首位外籍副總裁。
功成名就后,張學記本可輕松地拿下美國綠卡。然而,2009年,出國15年的他作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回國。他說:“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
留美15年:多次謝絕綠卡申請
任職的美國公司、身邊的朋友曾多次建議張學記申請綠卡,但都被他婉言謝絕。
“從小學到博士都在國內上學,家里幾乎沒花錢,都是國家出學費、自己拿獎學金,我想學成以后還是要回到祖國。”張學記說。
留美15年,張學記不改當初出國的志向,在科研領域奮發(fā)進取。他在化學生物傳感器領域的研究頗具影響力,發(fā)表在《美國化學會志》、《分析化學》等頂級學術刊物上的論文達100余篇,研究成果被SCI引用近2000次,獲授權國際專利12項,先后開發(fā)30余種產(chǎn)品,并被全球100多個國家廣泛使用,創(chuàng)造了近億美元的經(jīng)濟效益。
2009年,張學記響應“千人計劃”號召回國。
懷著一顆報國心,張學記帶領科研人員創(chuàng)業(yè)攻關,組建了一支全新的團隊。由他牽頭正在研究的癌癥早期診斷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將癌癥預警提前18個月。2012年6月,張學記被北京市提名,成為“千人計劃”科學家中唯一一位十八大代表。